寓言創作組優選|賴奕琳
祂的應許
【正式參賽作品】
祂說,這裡是祂的應許之地,我可以在這裡享受命運的庇護。
於是,我成為了信仰祂的花。
從我擁有神識的那刻起,已不知經過多少歲月,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更久。我是唯一能聽見祂聲音的信眾,傳遞祂的福音,與萬林百花共生。
我知梧桐不喜秋日,因她害怕離別;我知咸豐草不愛大花,卻被迫結為冤家;我知蒲公英擔心發胖,她怕風載不動她的念想;我知向日葵執著追日,是渴望擁有那永恆的光。
我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他們在春天細心照料我的花枝,在夏天數著日子期待,在秋天隆重歡迎我的新生,在冬天陪著我凋零。我們一同歷經春花秋落,夏陽冬月,縱有風雨,也始終不離不棄。
然而,當今年秋風掠過,我從凋零中醒來,才知道在我沉睡的日子裡,有陌生的足跡打破應許之地的靜謐。那人說他叫厄咒:「小菊花呀,他們都叫你秋菊是嗎?真是尋常啊。」他的手輕輕撫過我的花瓣:「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叫你九華可好?」
他臉皮頗厚,在這片林子裡,只有我能聽懂他的話,便被他哄騙著做了幾個月的翻譯,不久他就認得所有花木了。厄咒很有朝氣,總是笑容滿面,但他想認識這片土地的執著,讓我無法忽視他到來後,帶給我的不安。
也許是我天性淡漠,才對他行事生疑,但他與祂同源,我選擇相信他是友非敵。
幸而秋天將過,冬日來時我便將凋零,再不用應付他的熱情。在凋零前,我照例向祂請示,雖然冬天萬物凋蔽,但也有冬日初醒的生靈。
聖光灑下,我在縹緲中聽見祂的聲音:「厄咒,他來了?」
我點頭應是。
祂說:「好好和花木道別吧。」語氣中充滿了憐憫。我略感疑惑:「這是什麼意思?」祂沒有回答,只是輕輕嘆了一口氣。
我終究依了祂的意思,不論凋零與否,我都和林中的朋友道別。醒著的花木很困惑,但我也沒有多說,因為我也不明白為何。
冬天到來,我再次進入沉睡。在這場長眠中,我期待著秋日,期待著能再次見到我的朋友們。
時間飛逝,人間歷了風雪,迎來春盛,狂了夏至,又一次迎來秋天。
我剛重拾清明,就看見梧桐哭得梨花帶雨,凋零前的不安再度湧上心頭:「怎麼了?」她抽抽噎噎,言語顛三倒四,我聽得糊塗,不覺加重語氣:「好好說清楚。」她被我嚇了一跳,哭聲稍微止住了些:「秋菊,你睡著的那些日子裡,老榕被人砍了!」她又開始抽泣:「不只是老榕,松木也是,他們一群兄弟姐妹全被砍了!」我心頭一涼。
我不顧剛剛甦醒的脆弱花身,施法化出人形,飛快地往那林木深處而去。我看到曾經蒼翠的樹木如今只剩下破碎的樹樁,枯黃的葉片無聲地訴說著這片森林曾經的茂密。很快,苔蘚會爬上樹樁,落葉會腐爛,幾年後,再也沒有人記得他們存在過。我呆呆地站著,感到一種徹底的無助和絕望,彷彿整個世界都在我的眼前崩塌。
老榕如他的名字,自我誕生起他便在了,那時他已經垂垂老矣。聽說他年少時放蕩不羈,結交了不少好友,他們約定一同紮根四處,看百里田地阡陌縱橫,也看千頃碧波蕩漾,萬丈金芒流霞。
後來,便沒有後來。
他從未提起過那些朋友的歸宿,也未曾明說這個約定是否實現。但其實也不難猜。
他曾說不奢求我們這些小花小草有如他那樣的志向,平平安安地過這一生便好。
他早已給出了答案。
聖光姍姍來遲地灑落在樹樁數不清的年輪上,像極了在舔舐無法恢復的致命傷口。
「他到底是誰?」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對祂提出質疑。多少共度的歲月流年,此身猶記,縱為草木,也絕不可能真正的無心無情。
「你不知道嗎?厄咒的意思是毀滅。」
毀滅……
「您早就知道。卻又為何沒有阻止他?您說過的,」那一日,祂是這麼說:「這裡是我的應許,你們在這裡可以享受命運的庇護。」
曾經,我是那麼相信。
「可為什麼,您沒有保護他們?」
祂的聲音終於不再縹緲:「我已經盡力了,我保護了,但毀滅無法阻止。」好似充滿了無奈和悲傷。
盡力了嗎?保護了嗎?不能阻止嗎?若真的無能為力,為何要承諾?
此身徒有神識,卻只能與祂對話,無法拯救他們。我只能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地殞落。
多少日月,多少春秋。我帶著無盡的絕望,瘋狂祈求——我像窮途末路的賭徒,孤注一擲在不可能的希望上。
聖光依然溫和。
「九華,你怎麼變成這樣呢?」厄咒依然在微笑,只是顯得殘忍。
我已分不清花瓣上的鵝黃是本來的菊黃,還是被污泥染上的顏色,斗大的雨滴打在身上只讓這顏色更加渾濁。
我無數次的凋零,終迎來了最後一次的花落。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沒有北風,卻仍舊被打落,人有時真的比天災更可怕。
他後來說了什麼,我已聽不清。可憐我一生孤傲,臨了卻花落泥濘,如此不體面的離去,枉負他給我起了九華這風雅之名。不過也無甚可惜,我既生於曠野,合該死於曠野。
但作為報償,我不會告訴他,在那段卑微祈求的時光裡,我聽見了一個聲音。
「人類執迷不悟地邁向毀滅,明知終點是什麼,卻在猶豫中依然前行。」
那聲音低沉而神秘,彷彿來自遠古的預言,讓我感到一股無法抗拒的寒意。
當最後一片花葉枯萎時,末日的鐘聲將宣告人類文明的終結。
我不會告訴誰,就像當初,祂對我隱瞞了一切。
願人能在美夢中,安息。
【寓意說明】
這篇寓言故事以自然的角度出發,圍繞聯合國 2030 永續發展目標的第 15 項「保育陸域生態」和第 13 項「氣候行動」展開寓言故事。秋菊(九華)象徵自然界的每個生命,「祂」象徵沒有背景的環保人士,而厄咒則代表漠視生態保護的人。祂曾承諾保護花木,但在破壞者來臨時未能兌現。故事結尾,一個聲音預言人類將走向滅亡,這次秋菊在絕望中接受了這個應許,與當初滿懷希望地相信祂形成鮮明對比。第 15 項目標「保育陸域生態」貫穿全文,是故事的核心,第 13 項目標「氣候行動」則在結尾「當最後一片花葉枯萎,末日的鐘聲將宣告人類文明的終結」中得以體現。由於未能實現保護陸域生態,最終導致氣候異常和不可挽回的後果。這篇故事警示我們,忽略自然保護,最終將付出毀滅性的代價。
【所挑選之 SDGs 項目】
第 13 項:氣候行動
第 15 項:保育陸域生態
【最終採用之AI生成文字(參賽者未修改前的文字)】
我是秋菊,這片山谷中唯一的一株菊花。隨著季節的輪轉,我與這裡的花草樹木共同生活,感受著大地的變遷。當秋天來臨時,我的花瓣會隨寒風漸漸凋零,這是我與大地一同入眠的時刻,我相信祂會守護我們,直到春天再次到來。
那一年冬天,我在凋零中進入了沉睡。當我最後一片花瓣輕輕落下時,我並不知道,厄咒已經悄然進入了我們的世界。
我醒來時,寒冬已過,陽光透過稀疏的樹梢照在我身上。我本以為,如往常一樣,我會看到櫻花在微風中搖曳,聽到榕樹的枝葉在耳邊低語。然而,我睜開雙眼時,迎接我的卻是無盡的荒涼。
我曾經的朋友們,櫻花和榕樹,現在只剩下破碎的殘骸。櫻花的根被粗暴地拔出,枝幹橫七豎八地散落在泥土上,曾經鮮豔的花瓣變成了枯黃的碎片,掩埋在乾裂的土地裡。榕樹那曾經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枝葉,如今也被砍斷,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彷彿一座無法再守護任何東西的孤塔。
我試圖尋找其他的花草,期盼能夠看到他們依然倖存的身影,但我的四周只剩下斷裂的枝條、枯萎的花朵,和被踐踏過的草地。這片曾經充滿生機的山谷,現在卻被毀滅的痕跡覆蓋。我不禁顫抖,這是怎樣的災難啊!為何在我沉睡時,這一切就這樣發生了?
我緊張地呼喚祂,祈求祂的回應,希望能從祂那裡得到安慰或解釋。祂曾經向我保證過,這裡是祂的應許之地,我們會在祂的庇護下安然無恙。但如今,這片土地卻如同人間地獄,祂卻沉默不語。
我不願相信眼前的一切。厄咒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開始回憶那些細節,厄咒的笑容,那些甜言蜜語,他一步步接近我們,而我卻將他引入了這片土地。我為自己的輕信而痛苦不堪,心中充滿了對祂的懷疑與失望。
而這場毀滅的災難並未結束。厄咒的影響如毒蛇般蔓延,山谷中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污染,曾經清澈的小溪變得污濁,天空也失去了昔日的明朗。我感受到一股深深的無力感,似乎再也無法恢復這片山谷的生機。
我最後一次祈求祂,希望祂能夠拯救我們。然而,祂的回應卻變得如此微弱,最後只剩下一句無力的低語:「我無法阻止他。」
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徹底崩塌。祂無法兌現祂的承諾,而我也再無力守護我的朋友們。我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獨自承受著失去一切的痛苦,懊悔著自己曾經的輕信。
當最後一絲希望隨著我的凋零而消逝時,我明白了:厄咒帶來的不是繁榮,而是毀滅,而我們唯一能依靠的,並非外來的力量,而是我們自己。我只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為其他仍存在的生靈祈禱,願他們能夠從我們的命運中學會自我守護,不再盲目相信任何外來的承諾,因為即使最強大的守護者,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