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競賽
Submissions/ Competition

【2021「悅讀科技」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社會組特優|巫珍妮
2022.02.04

【標題】

數位轉型,以「蛻」為進~我讀《領導者的數位轉型》

【選書資料】

書名:領導者的數位轉型

作者:馬可顏西提(Marco Iansiti),卡林拉哈尼(Karin R. Lakhani)

譯者:李芳齡

【書目大意】

  本書以「人工智慧時代」為背景,以個案研討法貫穿全書,引介了螞蟻集團、奧凱多(Ocado)、派樂騰(Peloton)、網飛(Netflix)、亞馬遜、微軟、優步(Uber)等多家科技創新公司的成功案例,就「重新定義公司」、「人工智慧工廠」、「改造營運架構」、「數位轉型之道」及「新時代市場競爭策略」等議題,歸納且提出實用的觀點,做為人工智慧時代組織領導者進行數位轉型的指引。本書梳理歸納出數位營運模式的三個要件為「規模」、「範疇」和「學習」,並說明以資料匯流、開發演算法、實驗平台及軟體基礎設施為手段,透過「軟體」、「資料」及「人工智慧」重塑流程,連結擴大「網路效應」,發揮資料流的「學習效應」,轉變成人工智慧賦能的營運組織。同時也提醒領導者必須注意到數位型營運模式所面臨到的倫理問題與挑戰,包括演算法偏誤、資料安全性及隱私考量和公平性等。

【段落摘錄】

  人工智慧工廠是個能夠促進規模化的決策引擎,驅動二十一世紀公司的數位型營運模式。將經營管理決策內建在軟體中,將以往由員工執行的流程數位化,把決策納入工業化生產流程,有系統的把內部及外部資料轉化成預測、洞察及選擇,指引種種營運行動,甚至把這些營運行動自動化,這使得數位型公司具有更優異的規模、範疇和學習能力。

【閱讀心得】

  閱讀《領導者的數位轉型》一書,像是見證新型創新科技公司的崛起,又如對重新引領風騷的《誰說大象不會跳舞》進行驗證。本書付梓之時,適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來襲,數位化工作悄然被推上最前線,成為新時代的烽火,以燎原之姿鼓動著組織拼命奔跑,數位轉型成為不得不的作為。數位轉型的策略是檢視現況、設立明確藍圖及系統整合,在潮流變更下,如何同時代接軌,筆者就學校組織數位轉型之領導面、行政面及教學面提出芻見,試述如下:

(一)領導面––數位銀河的北極星:

  數位轉型是重新設計業務以充分利用數位環境,透過數位化,將各部門之間的流程數據化、統一化,讓不同單位之間可以更有效率地合作並進行數位化應用,是一種變革管理,成敗構築在組織文化的體現,並非技術層面的屏障。因此,轉型必須由組織最高層級開始,在啟動前,了解組織的現況並建立明確的願景,啟動後,全力以赴,堅定引領,激發成員承諾,適時提供鼓勵。

  不可諱言的,學校組織是無數組織中,沒有跟上顧客的需求,卻又不會被時代淘汰的組織。然而,從工業時代到人工智慧時代,標準化的知識傳播思維,解放成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因材施教,學校的經營及教師的教學法,雖有思變,但無實變。直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來襲,實體課程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一時間,只能改變,終在混沌的摸索中,順利空中交會。後疫情時代,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筆者以為,不是買電子設備妝點學校,發給師生平板就叫數位轉型;不是操作視訊軟體、開線上會議,就叫智慧領導。張忠謀曾說過:作為領導者,要能聆聽、包容、釐清公司強項與弱點,擬定「策略」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科技突飛猛進,學校組織融合了「科層體制」和「鬆散結合」,封閉又單純。是以,校長必須擁抱改變,必須對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與知識具備基礎的認識與了解,建立明確的願景與藍圖,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數位轉型是時代的新使命,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準此,校長的領導及組織的發展,奠基於理論學說的承先啟後,將能引導徬徨者識得正確的航道,降低抗拒者變革反彈的力道,守住初心,開明而堅定,將為引領組織發展的北極星。

(二)行政面––蒼穹宇宙的探測器:

  數位轉型不只是資料數位化,長期以往,學校組織對於數位轉型的認識,停留在紙本資料變成數位資料,平台只是用來將資料數位化的方法,讓老師登打成績和行政人員記錄出缺席的入口;系統只是用來查詢學生班級、監護人聯絡電話及產製成績通知單、曠課通知單和學生資料學籍表;又或是用來填報各項資料,以應付行政機關管考之用,仰賴「人工」智慧來製作報表、分析資料,卻不懂如何運用科技化工具和演算法來挖掘資料的價值,及將資料與現有的工作流程相銜接,轉化成實質洞見,提升行政效能,發揮「人工智慧」的效能,創造有價值的服務。

  學校組織部門包含教導、訓導、總務、輔導,行政服務的對象有學生、老師和家長,因此,學校推動數位轉型,首先,必須改變部門壁壘分明的局面,打破封閉、不相互連通的環境,建置一個由軟體及資料分析為中心的整合資料平台,形成由演算法驅動的營運架構。亦即,學校需打破教、訓、總、輔的部門界線,將各行政流程數位化、資料結構化,以資料治理的角度出發,透過更高的使用量、更多的資料,將資料變成有價值的工具,以提供優化的創新服務。例如,建置校園電力智慧化管理,自動收集校園裡教室、會議室的燈光和空調等設備,和公共空間的照明設備等,進行設備狀態、數值監測、統計分析、事件告警,並藉此建立各項指標基準,即時量測與比較,作為各單位空間調配依據或採取相對應之改善措施。

  數位轉型是系統工程,使用「弱人工智慧」(weak AI)把各自封閉的穀倉資料加以整合,洞悉資料,產生意義,做有效的應用,就足以改變組織的本質,帶來簡單和效率,破除穀倉效應,促進不同的視野和思維,成為觀察宇宙星辰,提供變革動能為敏捷組織的探測器。

(三)教學面––無限學習的熠熠群星:

  學校存在的目的,不只是仰望星空洞悉宇宙,也是一個提供學生探索可能性與獨特性的天地,在這方天地之中,教師是協助學生找到生命定位的指南針。眾所皆知,數位浪潮在步調緩慢的學校組織,多年來可說是波瀾不興。然而,疫情前所未有,不僅讓教育數位轉型光速躍進,更帶來史無前例的教育「大遷徙」,整個教學模式和教育生態,產生了「不可逆」的變化。然而,迎來的數位化學習時代,不應只是把教學活動移至線上,或是使用單槍、電子白板、電腦、觸控螢幕或是電子書;而是應該加入以人工智慧為引擎,藉由科技系統來達成個人化差異學習。

  人工智慧主要是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機會,透過演算法引導學習環境對學習者的輸入做出反應,也就是經由系統蒐集的學習行為數據分析,再自動修正、調整,訂製個別化的學習路徑,讓每一個學習者獨特的學習需求獲得滿足,創造一個正向循環的學習生態系。例如,由教育部建置的「因材網」,主要目標是透過個人化的診斷測量工具,精準診斷學生學習弱點,並指出建議學習路徑,讓學生學習更有效率,也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教師人力。另外,學校建置一個共備系統,各領域的老師可以在系統平台上,一起設計教材、學習單,共同準備一堂課,一起公開觀課、議課,團隊可以分享、共用程式,促進科技互動、教法應用與教材實踐的不斷精進。

  世界不斷變動,教育需要不斷升級,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是現代教師的重要輔具。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要一隻魚去爬樹,牠終其一生都會覺得自己是笨蛋。」唯有用對方法,才能陪伴孩子看見自己的無限可能,成為星空夜裡明亮的那顆星。

(四)結語:

  總的來說,領導者的數位轉型,首要工作是必須認知到組織架構需要改變,從而付諸行動,真正改變組織營運架構。荀子在《勸學》中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數位轉型是一場破蛹化蝶的蛻變,領導者必須不停地學習,提升認知、溝通願景,並堅定信念,持續努力,方能創造精采,以蛻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