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活動
Others

【2021「悅讀科技」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社會組佳作|黃慧文
2022.01.30

【標題】

410 的小三幸福學:走過停課不停學的那些日子

【選書資料】

書名:數位幸福學

作者:艾美・布蘭克森 著; 吳書榆 譯

【書目大意】

  5 大策略,同時擁有效率和幸福的快意人生。

給關掉孩子電子裝置,卻面臨「科技風暴家庭危機」的所有媽媽。

給每天緊盯螢幕數小時,結果導致雙眼乾澀視力模糊腰酸背痛的上班族。

給常常接收不明訊息,不知何時洩漏個資的數位科技深度愛好者。

給家中被一堆充電裝置佔領床頭櫃,卻還要再添購更多電子產品的苦主。

當下就能把這 5 大策略付諸實行動,不要等到明天或下星期。

  策略一:穩住陣腳。

  策略二:了解自我。

  策略三:訓練大腦。

  策略四:為幸福營造棲地。

  策略五:以特意自覺從事創新。

  這些策略沒有前置作業,只需要一顆開放的心靈,以及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最熱切渴望。

【段落摘錄】

  近年來,科技就像瘋馬一般衝進我們的人生。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跳上馬被控制馬兒,創造美好人生,或者,任憑這匹馬奔馳。

  三年前,我女兒就讀的公立學校啟動一項方案,校方會發給每一名四、五年級的學生一台 ipad,這是核心教學方案的一環。根據其他家長的反應,方案開始的第一年問題最多,因為學生上課時間都用簡訊互相聊天,還抱著手上的裝置熬夜到很晚。但是,到了第三年,學校已經了解要訂下嚴格的界線,限制可以下載的應用程式類型,移除聊天功能,並引導學生完成為期一整個星期的「數位公民」課程,說清楚校方的期待。學生事前都已經知道家長會監看他們的簡訊,所以沒什麼好意外的,自此之後,這套方案大為成功。

  要訂出界線,可能要不斷地嘗試錯誤。然而,花時間替自己與他人設下「隱形藩籬」與期待,長期會讓你免於麻煩,並在生活中孕育出更優質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今年 5 月 18 日(星期二)下午兩點半上課中,學校廣播突然宣布:因應新冠疫情警戒升級,從明日(5 月 19 日)起至 5 月 28 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

  我和我的「小三」學生們,在慌亂、緊張(病毒真的那麼可怕嗎?卻又有些興奮史上第一次不用到校上課!的情緒中,開始「停課不停學」的書籍打包整理模式,準備為期兩週的安心防疫線上課程。後來疫情持續升溫,教育部再緊急宣布直接停課到 6 月底(暑假提前囉!家長們陷入哀嚎中)。

  幸好! 9 月初,「小三」們升級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重返闊別百日的校園。回顧停課的三個月,我和我的學生、家長們同心協力,實踐了運用科技穩住孩子學習的陣腳,親師生三方共同建構的數位環境,營造孩子們幸福的停駐之地,恰好與《數位幸福學》一書,作者致力為個人和組織帶來有科學根據的幸福生活,不謀而合。

  以下是身為第一線的導師­­––我,依循作者所提供的五大幸福策略,來分享防疫不停學的「百日停課」中,「小三」們如何開始線上課程,以及現在四年級的數位教學模式。

  作者在書中分享的第一個策略是:穩住陣腳。

  從 5 月 18 日宣布停課當天下午,我就利用班級 LINE 群組,發布停止到校通知給家長,也利用在校短暫時間確認學生都知道自己的 OPEN ID 帳號密碼,以便翌日開始的線上教學模式。結束現實生活中紛亂擾嚷的放學接送路隊,當晚我與家長在班級社群,透過影片、對話等方式,協助學生們進入線上教室,同時私下調查家中若家長上班後無行動載具或網路的學生狀況。等到處理完所有家長提出來的問題後,時間已是晚間十點。我該如何面對明日全新考驗?萬幸,那一晚,我跟家長都先穩住陣腳,全班都測試登入 GOOGLE MEET 線上教室,我收拾好筆記型電腦,跨過午夜十二點,準備好數學第七單元的電子書,進入夢鄉準備迎接挑戰。

  第二個策略的運用與反思:了解自我。

  線上教學的第一天,我比平日提早一個小時抵達學校,因為擔心網路塞車會突然斷訊,所以我先打開桌上型電腦,再打開筆記型電腦備用。誠如書中所言,身為數位時代的一員,我們可以借重科技,更了解自己的裡裡外外;若能更認清自己,就可以開始更明智地思考如何發揮潛能,最終在未來找到更大的幸福,並做出更好的選擇。

  好在我提早上線,因此順利進入線上教室,因為是全國第一天居家線上課程,網路出現大塞車,網速與流量不如前一晚快速,甚至電腦大當機。部分家長只好透過手機的 LINE 社群求救,好在家長們互相支援,最後在課程結束前,班上所有家長都能協助孩子們在線上教室出現,但是麥克風、鏡頭等問題尚待解決。關於上述,如同作者解釋,雖然科技是很有吸引力的學習工具,但我們仍必須把資訊放在歷史脈絡及個人經驗下,才會完整。

  因此,當時我就利用下課時間,個別一對一指導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並利用班級社群與家長聯繫,畢竟,居家線上上課大家都沒經驗啊!無須苛責孩子,提醒家長防疫優先。 

  策略三的運用與反思:訓練大腦。

  作者認為如果擁有想法正面且積極進取的大腦,生產力會高 31%,創意會高三倍,而敬業程度會高十倍。因此,可以 S.T.A.G.E. 架構細細品味、心存感恩、熱望渴求、慷慨給予,以及展現同理)來學習提升心態層次的技巧。作者提供很多應用程式來幫助人們練習五大目標技能,但她也表示口頭與實質的感謝同樣有用,效果甚至更好。

  在線上教室中,我延續實體課程教導孩子心存感恩,舉辦 6、7 月的慶生會,於是壽星們在線上教室訴說對父母的感恩詞,同學們則慷慨給予祝福詞,拜 GOOGLE MEET 的強大錄影功能之賜,我再將完整的過程影片檔案,連結在家長的 LINE 群組上,意外驚喜的是,透過線上教室的錄影效果,更勝我平日用手機錄影,而且,結合聽、說、讀、寫策略,同學們透過網路,更能從螢幕清楚聽見、看見彼此的表現。

  策略四的運用與反思:為幸福營造棲地。

  作者提到,新一代的父母絕對更清楚科技的誘惑與危險;就算我們不曾替自己設下界限,也明白設限對孩子們來說很重要。我們要辨別哪些應用程式有助於鍛鍊孩子的心智,那些又教給孩子我們不樂見的行為。作者希望家長在科技上跑在孩子前面,所以家長必須主動擁抱與檢測他們使用的程式。

  回顧線上教學第一天,我就與孩子約法三章網路禮儀:第一,上線後關閉麥克風;第二,要打開鏡頭,讓家長和老師確認;第三,發言要舉手。因為打開鏡頭,老師可檢測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況,也可避免他們沉迷於其他網路遊戲。

  在回家功課的設定方面,我會尋求免費且公開的「均一網路教學平台」,規劃每天的回家功課,平台會有自動回報系統,老師、家長、學生三方,都可以隨時檢測進度與錯誤。

  PAGAMO、酷課雲等好用的線上平台,在疫情停課期間都是免費登入,而且在測驗或練習都有時間設限,讓學生不會找理由拖延功課,家長也不用擔心長期關注電腦,影響孩子的視力。如此,每天按部就班為孩子複習、測驗、訂正,直到三年級所有課程結束,再規定暑假作業。

  策略五的運用與反思:以特意自覺從事創新。

  新的學年開始,我的「小三」們升上四年級了,因為疫情趨緩,全校重返校園實體上課。一場全縣學力基本測驗,我的班級數學平均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殊榮,算是給老師意外的驚喜,也是對疫情期間認真陪伴孩子的父母最佳回饋。由於有了三年級的數位學習經驗,在國語教學方面,這個學期初,資訊老師和我跨領域合作,由我先利用心智圖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介紹,接著口頭報告然後完成一篇作文,最後,資訊老師再教導他們利用動畫技巧,將平面的文字說明,轉換為立體的影片或動畫。

  10 月中旬,高雄城中城大樓發生火災,我特別播放網路最新報導影片,並配合健康課程中的危機總動員單元,對全班同學宣導防範火災要採取的行動。學生的潛力與創意無限,令人驚豔的是,有兩組學生就以防火為主題,設計動畫遊戲準備參加全縣資訊比賽。

  今日我們與科技的互動會直接影響未來的幸福,是作者的寫作核心。我有幸擔任國小導師,朝夕陪伴孩子學習,一場疫情促使數位學習的浪潮滾滾而來,因為科技,孩子得以停課不停學,身為老師或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我們的下一代建立起未來的數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