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的善哥聊天室,我們邀請到《美力台灣 3D》電影的導演,曲全立。
曲導演與張董事長認識多年,最早就是和《美力台灣 3D》電影有關係,當時曲導演找上張董事長,一不要經費,二不要設備,三不要技術輔助,只求一個能夠讓心血結晶得到認可、曝光,以及進入學校義演的機會。這樣特殊的請求實在是讓張董事長為之動容,於是答應給予幫助,兩人的緣分也就此結下。
台灣的教育受限於資源分配和成本考量,在數位領域這方面,偏鄉能夠獲得的資源與機會非常稀少。曲導演有感於偏鄉學童並不是沒有數位領域的才能與興趣,只是缺少一個接觸與實際體驗的機會,加上他本就有心想給台灣留下一些東西,於是帶領團隊歷經多年,以台灣的人文風土為素材,拍攝出了《美力台灣 3D》電影。由於深知偏鄉缺乏播放 3D 電影的場地與設備,於是自製一台行動 3D 電影車,到各個偏鄉學校去無償播放,教導孩子們什麼是 3D、光雕、虛擬實境(VR)、擴充實境(AR)等,這些他們也許有聽過,但從來沒接觸過的數位科技。
關於曲全立
3D 電影導演、電影製作人、影像藝術工作者。作品有:台灣首部真人 3D 電影《小丑魚》、台灣首部 3D 生態實拍短片《酷客任務》、《3D Taiwan》、《璀璨薪火 3D》、《美力台灣 3D》等。曾獲 2015 年韓國 3D KIFF 最佳影片、2013 年世界 3D 大獎國際評審團獎、金鐘獎創新技術獎、2012 年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3D 影視作品獎最佳獎等多項大獎。
EP.12 段落筆記
1. 曲全立導演的公益成就
2. 張董事長與曲導演結下的善緣
3. 成長中的《美力台灣 3D》電影
4. 光雕技術與偏鄉兒童
5. 《美力台灣 3D》電影孕育時的艱辛與堅持
6.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7. 數位平權(VR&AR)與孩子們的為什麼?
8. 孩子們的夢想與團隊受到的鼓舞
9. 讓孩子們學著改變自己,讓他們能應對未來。
10. 十年回饋影片大公開
節目摘要
《美力台灣 3D》電影在近期已邁入第十個年頭,曲導演與團隊這十年來,用自製改裝的卡車去台灣各地的偏鄉播放 3D 電影,目前約等同環台兩百圈,播放兩千多場,超過十七萬學童觀看。
這一切偏鄉公益活動的經費,由曲導演募集而來,而不是來自政府預算。
曲導演與張董事長的結緣
2013 年時,曲導演為了更容易進入校園播放《美力台灣 3D》電影,於是找上了當時擔任政務委員的張董事長尋求幫助。在張董事長的協助下,教育部發函至各級學校幫曲導演證明身分。讓他可以順順利利的進學校播放,而當時《美力台灣 3D》電影仍處在 1.0 的版本。
如果不是張董事長的幫助,《美力台灣》可能至今還被認為是詐騙集團
不過也由於當時結下的因緣,讓張董事長有幸成為,除曲導演團隊之外,唯一參與《美力台灣 3D》1.0、2.0、3.0 每個版本的人。
最早的 1.0 版本,由於缺乏專業的 3D 播放器材,使用兩台投影機,讓影像交疊於銀幕上,配合偏光眼鏡來達成 3D 的效果
2.0 的版本更新在張董事長協助以後,剛好 3D 電視出現,就用 3D 電視來播放。
現在的 3.0 版本得益於台塑企業的贊助,才能使用 115 吋的 LED 電視,進一步改善品質。政府的經費支持以外,自行募款的部分,得益於不少有心企業的肯定與幫助。
當初真的沒有想到孩子會畢業這件事
當初想說,台灣繞一圈就夠了,沒想到孩子會畢業。不斷有演出過的學校校長提出邀請,希望曲導演的團隊能夠再來表演,讓他們繞了台灣一圈又一圈。
2016 年時,曲導演希望偏鄉的孩子們也能夠看到光雕表演,於是將車輛改裝,使他們能夠在不播放 3D 電影時候,將車輛變成光雕表演的舞台,並與劇團合作演出。對於這樣的變化,學童們欣喜若狂。
曲導演希望能夠透過現場可視、可看到運作原理、與各種環節,這種生活化的方式,讓孩童理解什麼是光雕,而不只在電視上看到有這項事物。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衝擊,曲導演的團隊募款也受到了影響。
2008 年時,曲導演就想使用 3D 電影的方式來紀錄台灣,拍攝台灣的人文風土,保留台灣記憶。
而拍攝這些台灣人文風土時,曲導演與他的團隊可是吃足苦頭。
水下拍攝需要專業的技術與人員,器材需要花費巨資從外國進口,攝影師必須有充足的潛水經驗才能完成拍攝。在綠島攝影時,曲導演為了確認品質,更是不顧身體健康,決心下水跟拍,以至於被主治醫生警告,他這樣會有生命安全問題。
決心要為台灣留下些東西
哪怕是在影片中只占幾十秒的紫斑蝶畫面,曲導演的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經歷無數次的調整與失敗,最終才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拍出符合他們預期的 3D 畫面。
人們以為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往往沒有人去做過,導致無從參考,只能不斷的去試、去調整。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國內會買這類型影片的單位,都相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就算外國拍攝的影像內容與題材,並不符合台灣的風土人文也一樣,這導致曲導演拍攝的本土影像資料很難推廣出去。
曲導演發現花東等地的偏鄉資源嚴重不足,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與拍攝,讓偏鄉孩童得以看到 3D、VR、AR 這些數位科技,從而縮減偏鄉孩童的數位落差。
偏鄉推廣 AR 的過程中,曲導演忘不了那些偏鄉孩童在看到新奇的 AR 時,不斷發出「為什麼?」的聲音。
當孩子在問你為什麼的時候,就是他被激發學習動力的時候。
孩子其實很聰明
偏鄉的孩子只是缺少數位平權的機會,不是只有讓他們知道,還必須要讓他們實際看到摸到,去理解這樣東西。
偏鄉的孩子對於正常的學習感到興趣缺缺,但那其實只是缺少刺激。如果能夠開啟不一樣的方式,他們會願意回到學習上。
做這件事情的理由是什麼?
今年由於《美力台灣 3D》電影十周年,做回顧時,重新找到那些五、六年甚至更久以前參與過的孩童。意外的發現是,這些孩子還記得當初曲導演給他們帶來的影像、感動,並正在往當初說出的夢想努力前進中。
曲導演認為《美力台灣 3D》就像是將石頭丟到水裡,一開始沒有得到回應。這個石頭丟了十年才聽到回音,但這樣回應的聲音對他們團隊是很大的鼓舞。
或許這就是推動他們不斷做下去的動力吧?
對於未來,曲導演已經有所規劃,他要將體驗擴大,從眼睛放大到五感。與料理團隊合作教導孩子認識什麼是台灣菜,請音樂家為孩子們演奏世界性的音樂,找書法藝術家教導什麼是美?如何繪畫出屬於自己的美。這些都是導演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改變,不讓自己受到框架所限,這樣他們才能面對自己身處的環境。
最後結尾有個彩蛋,曲導演特別提供給善科教育基金會,《美力台灣 3D》電影十周年回顧影片的首播。
▲不論前路有多難,曲導演與他的團隊都會不畏艱險,成功度過。
以前這些孩子很小,講話童言童語,可是現在你會發現,你帶給他的,不是那些童言童語,而是他對於未來的視野。我真的就覺得,值得,10 年,值得。
——曲全立
善科會想把這集推薦給這樣的你
1. 對於關心偏鄉兒童教育的人
2. 想要更了解台灣這片土地的人
3. 心中對公益事業抱有熱忱的人
4. 家中有還在念書的兒童的人
5. 對行動 3D 技術與推廣有興趣的人
關於善哥聊天室
每週四晚上八點於「善科教育基金會」Facebook 粉絲專頁首播,主持人為張善政董事長,透過節目,我們邀請科技、科學、教育相關領域的來賓和主持人聊天,主題廣泛,從創新創業、公共衛生、天文盛宴、環保課題到電影科技等,全都在我們的節目能看到!希望透過簡單、輕鬆的聊天節目,寓教於樂,傳達正確、豐富的知識給各位觀眾,也期待能透過主持人及來賓獨特的魅力,用不同角度來關心時事和科技教育。
✓更多節目影片|https://reurl.cc/Xk6M9M
✓鎖定節目首播|https://reurl.cc/Z7O3qV
⇠上一篇:學起來忘?你說數學有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