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價不斷攀升,民眾的生活成本日益增加,然而,近期政府宣布將於明(2025)年開始徵收碳費,此舉引發社會各界對物價上漲的擔憂。為解開大家的疑慮,本集我們邀請到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的趙家緯理事長,以其專業的角度,深入分析碳費徵收對物價的影響,並探討政府推動碳費政策背後的原因,此外,本集也將對碳費與綠色通膨的關聯性,以及政府如何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提出精闢的解析。
對於即將開徵的碳費,趙理事長首先必須澄清的是,「碳費」與國外常見、全民普遍課徵的「碳稅」有所不同。目前碳費僅針對全台五百家大型排放源工廠課稅,這些工廠主要從事出口貿易;此外,政府已提供多項減免措施,以降低碳費對企業的衝擊,因此碳費對民生物價的影響相當有限。
事實上,早在 21 世紀初歐盟開放碳交易市場之際,我國即開始討論是否應跟進課徵碳稅,歷經二十多年的討論與籌備後,立法院終於將《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此舉不僅補足了原有《空氣污染防制法》對於污染物管制種類及範圍不足的缺憾,更象徵著我國在因應氣候變遷議題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另外,國際研究顯示,要消除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損害,需耗費高達台幣六千元的成本,為鼓勵企業及個人減少碳排,降低對環境的負擔,多國紛紛採取「碳定價」措施。其實,早在 1990 年代,波蘭即率先實施碳定價政策,並帶動了歐洲,乃至全球的減碳風潮,此舉亦證明,碳定價是推動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
全球在推動節能減碳的腳步上雖不曾放緩,但目前為止,全世界僅有四分之一的碳排放受到課稅與管制,其中工業部門更享有大量的政策性減免。因此,在歐盟碳關稅的啟動之下,加諸美國、日本等國紛紛跟進,未來此一缺口有望填補,而台灣也需及早因應,以免落隊。
最後,針對民眾關切的環保政策是否會引發物價上漲議題,趙理事長提醒,相較於所謂的「綠色通膨」,氣候變遷和化石燃料價格上漲對物價的波動影響更為顯著,他指出,民眾對於碳費等政策的擔憂,往往源於心理預期,而非實際成本增加所致。
關於善科聊天室
每週四晚上八點於「善科教育基會」Facebook 粉絲專頁首播,由主持人帶領觀眾朋友透過節目,和科技、科學、教育相關領域的來賓暢談,主題廣泛,從前沿科技、環保課題、創新創業、電影講解、到天文盛宴等等,全都能在《善科聊天室》中看到!希望透過簡單、輕鬆的聊天節目,寓教於樂,傳達正確、豐富的知識給各位觀眾朋友,也期待能透過主持人及來賓獨特的魅力,用不同角度來關心時事和科技教育。
✓更多節目影片|https://reurl.cc/Xk6M9M
✓鎖定節目首播|https://reurl.cc/Z7O3qV
⇠上一篇:【特別企劃 #14】第六屆唐獎誰摘桂冠?腸泌素&材料化學研究受矚目
【我愛地球 #11】「負碳」開啟永續新紀元 從盤查到交易向碳說掰掰: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