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科聊天室
【名家趣談 #01】無良老闆坑害王牌員工?起底課本不會教的愛迪生與特斯拉
24
Jun
2023
上集我們藉由電影《電流大戰》,探討了直流電與交流電這一百多年來的競爭,也學到了在科學技術不斷革新之下,一時的贏家未必會成為最終的贏家。本集我們要將目光聚焦在最能夠代表直流電與交流電的科學家——愛迪生與特斯拉,這二個理念不同的競爭對手身上,並邀請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孫維新教授,告訴我們那些課本不會教的,愛迪生和特斯拉的小故事。 孫教授認為,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不是電燈,而是一件改變人類文明型態的產品,那麼這項發明是什麼呢?被認為是無良慣老闆的愛迪生,據說是史上第一位建立研究型實驗室,大力投資科學發明的人?導致特斯拉與愛迪生決裂的五萬美金獎金之謎,究竟孰真孰假?為什麼愛迪生明明早就知道當時的交流電遠比直流電更厲害,卻又死守直流電不放,甚至不惜設計迫害特斯拉呢?號稱「最接近神的男人」的特斯拉,他的研究筆記為什麼會被美國政府封存?孤獨的先知與凶暴的生意人,他們都有不幸的童年,那麼教育對天才的養成有多重要? 這麼多精彩的內容,全都在這次的《善科聊天室》裡,就讓我們一同回到十九世紀,見證愛迪生、特斯拉的恩怨情仇。
【電影學科技 #15】光明前的黑暗是野蠻的資本競爭,《電流大戰》開創近代電能基礎
10
Jun
2023
電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舉凡燈光、手機、網路、空調或暖氣等,無數的設備都需要依賴電,因此也可以說,現代社會就是個「電能文明」。但實際上,電力使用在人類歷史中,其實只有短短的一、兩百年,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經過幾位偉大發明家的實驗與推廣,我們才能享受到如今的光亮。 不過在這黎明的前夕,是由誰主導,才有當今熟悉的電網系統雛形呢?而電的傳輸又分成直流電與交流電,電力的傳輸,又是以何種作為主流?以上種種,都在十九世紀時引發一場針鋒相對的競爭,究竟這場紛爭的結果如何影響歷史,就讓我們跟國立宜蘭大學的陸瑞強教授一同探究下去。 今天的節目,我們要隨著電影《電流大戰》,一起探討當今我們習以為常的「電」,在產出及供應的最初設計上,發生的種種軼事:首先,為什麼常會聽說直流電是自然界的產物,而交流電卻是違反自然的創造呢?如果當年是由愛迪生所代表的直流電獲得勝利,那如今家家戶戶需要準備各自的發電機嗎?《電流大戰》中明明是交流電大獲全勝,後來卻因為半導體的出現,使得直流電絕處逢生,這究竟其中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如今一項特高壓直流電傳輸技術的出現,是否會導致直流電澈底反敗為勝,全面壓過交流電呢?最後,當年見證「電流大戰」歲月的骨董發電機,竟然就藏身在台灣,而且歷經百年依然能夠照常運行,這件珍藏又是為何會落腳寶島?被收藏在何處? 愛迪生與特斯拉兩位大師之間,還有更多課本不會教的恩怨情仇,看完今天的節目,請持續鎖定下一集,更多精彩秘辛下回揭曉。
【天文特輯 #08】拉格朗日點上的太空之眼,韋伯望遠鏡復興宇宙探索風潮
13
May
2023
你是否也曾被那些 NASA 發布的宇宙全彩照片,像是絢爛奪目的「船底座星雲」、氣勢磅礡的「創世之柱」等,為之著迷且神魂顛倒?這些照片都來源於 2022 年升空,前往遙遠的第二拉格朗日點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所拍攝出的照片。但為什麼人們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籌備,將一個碩大的太空望遠鏡,送到離地球有一百五十萬公里遠的地方呢? 這一切源自於幾個有趣的天文知識:地球上由於有大氣層的存在,人們在進行天文觀測時,大氣層就如同海水一般,將多種不同的射線給阻攔在外,且無處不在的氣流擾動也嚴重影響著天文觀測的精確程度。因此天文學家換個角度想,既然地面上受到大氣層的干擾不適合進行精確觀測,那把望遠鏡放在地球軌道上不就好了嗎?上一代的哈伯天文望眼鏡就是如此誕生的。 但距離地面幾百公里外,位於近地軌道不斷旋轉的哈伯望遠鏡,還是距離地球太近了,巨大的地球遮擋了太空望遠鏡能夠觀測的仰角與範圍,圍繞地球軌道不斷旋轉的特性也讓科學家們無法定點觀測同一片星空,於是就有了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韋伯太空望遠鏡。 拉格朗日點是數學上的精妙計算,待在點上的物體,可以呈幾乎相對靜止的狀態,保持在地球和太陽位置之間及周圍的平衡點,位在五個拉格朗日點中第二個點的韋伯望遠鏡,則是這些點中最適合觀測星空的位置,將可巧妙地由地球遮擋住來自太陽的干擾(可進入影片看示意圖)。 不過韋伯望遠鏡就完美無缺了嗎?並不是,那麼究竟韋伯望遠鏡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這就得請您與我們一起觀看本集節目,由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的孫維新教授,帶著大家深入認識韋伯望遠鏡的誕生故事和應用原理。
【電影學科技 #14】注意!千萬別抬頭!彗星即將引爆世界末日?
27
Apr
2023
古人在抬頭仰望繁星點點時,也曾好奇天上的流星是否會落下地面,雖可能有少許流星砸傷人的實例,但這種想法多半會被當作無稽之談。直到恐龍被認為可能滅亡於一顆巨大的隕石開始,便出現大量如《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等,臆想彗星撞擊將導致世界末日的電影;但彗星真的撞擊過地球嗎?《千萬別抬頭》中的科學狂想是否真的會發生?在這一集裡面,台北市天文科學教育館的趙瑞青研究助理,將繼續和我們分享有趣的天文話題。 在完全不查資料的情況下,給你一分鐘的時間思考,你能夠正確地說出彗星與小行星、隕石與流星之間的區別嗎?彗星那拖曳的長長尾巴,是來自太陽系邊緣的祝福,還是令古人聞之色變的掃把星呢?如果有一天彗星真的徑直往地球飛奔而來,這時人們只能像《千萬別抬頭》裡的民眾一樣,靜靜等待著人生的終點,還是人類將有能力可以與之拼搏一把,改變自身的未來? 科學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故事,但人們要的往往只是快門中最精彩的那個瞬間——這就是科學的美麗與哀愁。繁星在宇宙中各據一角,或獨自美麗,或四處逃逸,而天文學家卻試圖去理解它們,「探索太空」就是這麼孤傲卻迷人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和我們一樣去理解,並認識這些前人的心血結晶。
【天文特輯 #07】有流星,快許願!2023不容錯過的天象大集合
20
Apr
2023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就已經在抬頭仰望星空,太陽、月亮、星星,無數次的天文觀測,激發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們對於自然科學探索的興趣。如今的觀眾朋友,你們還時常注意天象嗎?在 2023 年一整年中,有多個值得關注的天文現象,你又知道、或者觀察過幾個了呢?我們這集邀請到台北天文教育館的趙瑞青助理研究員,來和大家聊聊 2023 年的天象與流星。 除了已經發生過的金星合木星、月掩金星,還有節目播出當下的日偏食外,八月十三日的英仙座流星群極大、十月二十九日的月偏食,以及十二月十五日的雙子座流星群極大,都是趙研究員特別推薦給大家、不容錯過的天象。 不過,流星天天都有,為什麼英仙座、雙子座流星群就被稱為極大,而且非常適合觀賞?難道這些流星雨都來自於於遙遠的英仙座與雙子座,跨越了大半個宇宙,就只為了讓你、我許下一生的諾言?如果真的來自遙遠的太空,這些流星雨是怎麼保證一定的週期性,又能被天文學家預測到呢?還有同樣是劃過天際的弧形,流星與彗星又有哪些關係?如果你也對這些知識感到好奇的話,不如一起來聽聽看趙研究員是怎麼解答的吧!也許下次與親友相聚觀賞天文美景時,除了發現流星許願以外,還能有更多的知識可以分享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