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望遠鏡
【天文特輯 #08】拉格朗日點上的太空之眼,韋伯望遠鏡復興宇宙探索風潮
13
May
2023
你是否也曾被那些 NASA 發布的宇宙全彩照片,像是絢爛奪目的「船底座星雲」、氣勢磅礡的「創世之柱」等,為之著迷且神魂顛倒?這些照片都來源於 2022 年升空,前往遙遠的第二拉格朗日點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所拍攝出的照片。但為什麼人們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籌備,將一個碩大的太空望遠鏡,送到離地球有一百五十萬公里遠的地方呢? 這一切源自於幾個有趣的天文知識:地球上由於有大氣層的存在,人們在進行天文觀測時,大氣層就如同海水一般,將多種不同的射線給阻攔在外,且無處不在的氣流擾動也嚴重影響著天文觀測的精確程度。因此天文學家換個角度想,既然地面上受到大氣層的干擾不適合進行精確觀測,那把望遠鏡放在地球軌道上不就好了嗎?上一代的哈伯天文望眼鏡就是如此誕生的。 但距離地面幾百公里外,位於近地軌道不斷旋轉的哈伯望遠鏡,還是距離地球太近了,巨大的地球遮擋了太空望遠鏡能夠觀測的仰角與範圍,圍繞地球軌道不斷旋轉的特性也讓科學家們無法定點觀測同一片星空,於是就有了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韋伯太空望遠鏡。 拉格朗日點是數學上的精妙計算,待在點上的物體,可以呈幾乎相對靜止的狀態,保持在地球和太陽位置之間及周圍的平衡點,位在五個拉格朗日點中第二個點的韋伯望遠鏡,則是這些點中最適合觀測星空的位置,將可巧妙地由地球遮擋住來自太陽的干擾(可進入影片看示意圖)。 不過韋伯望遠鏡就完美無缺了嗎?並不是,那麼究竟韋伯望遠鏡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這就得請您與我們一起觀看本集節目,由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的孫維新教授,帶著大家深入認識韋伯望遠鏡的誕生故事和應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