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處亞熱帶,年降水量豐沛,約為世界平均的 2.5 倍,然而水資源的運用卻面臨諸多挑戰,尤其冬末至春季,中、南部地區更常處於缺水的邊緣,這與降雨時節不均、水庫調蓄能力,以及用水習慣和污染問題息息相關。
本集我們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的吳瑞賢特聘教授,為大家分析台灣缺水的解方,以及影響大眾飲用水安全的污水處理難題。
台灣人均用水量高,遠超過先進國家的平均標準,加劇了缺水問題,而由於民生與工業用水時常混用(工廠並不使用工業專管引水),使得水資源管理困難,欲解決水資源的困境,吳教授提到,「再生水」的多次循環使用會是良方。相比於民生用水,工業用水分成需透過工廠另行加工處理過,特殊需求的高品質純水,還有冷卻水、清潔水等對水質要求相對較低的普通用水,這些普通用水,則非常適合以再生水取代,可有效降低一般自來水資源的需求。
台灣的水資源議題也不只是缺水,水污染防治與污水處理也同等重要。時常,我們會注意到一些河川、水圳或溝渠裡的水不太潔淨,吳教授提醒,河川表面有一定程度的汙濁屬正常現象,只要程度不嚴重,不需特別擔心,民眾只要盡量避免接觸肉眼可見的髒水即可,其對健康的影響相對有限;真正需要小心的反而是那些「看不見的污染」,如重金屬、藥物、環境賀爾蒙、塑膠等。
為了保護水資源,吳教授呼籲大家從自身做起,讓自己不要成為河川的污染源。他強調,用不到的藥物應透過政府、醫院提供的正規回收管道處理,而非直接丟棄於馬桶、水槽,或當作一般垃圾丟棄,如此恐容易污染水源;此外,含有磷等物質的清潔劑,也同樣會對環境造成負擔,應儘量避免使用。
此外,餐飲業產生的廢棄油脂,近年來也成為政府管制的一項新挑戰,因為傾倒入水槽的油脂在冷卻後,會附著於排水管管壁上,形成一層沖刷不掉的汙垢,經年累月,這些堆積容易使排水系統堵塞,所以,政府如今會要求餐飲業加裝「油脂截留設備(截油槽)」,以因應相關問題。
然而,即使目前已有相關的污水管理措施,仍有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河川,造成汙染。於是,近年來各地方政府積極建設污水下水道工程,而污水下水道整體接管率也已達四成,相較於過去有顯著的提升,但依然需要民眾持續配合,以推進工程。相信只要有心,台灣未來的水資源環境,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變得更好、更健康。
關於善科聊天室
每週四晚上八點於「善科教育基金會」Facebook 粉絲專頁首播,由主持人帶領觀眾朋友透過節目,和科技、科學、教育相關領域的來賓暢談,主題廣泛,從前沿科技、環保課題、創新創業、電影講解、到天文盛宴等等,全都能在《善科聊天室》中看到!希望透過簡單、輕鬆的聊天節目,寓教於樂,傳達正確、豐富的知識給各位觀眾朋友,也期待能透過主持人及來賓獨特的魅力,用不同角度來關心時事和科技教育。
✓更多節目影片|https://reurl.cc/Xk6M9M
✓鎖定節目首播|https://reurl.cc/Z7O3qV
⇠上一篇:【我愛地球 #15】塑膠微粒淪水環境隱形殺手 打擊海洋污染就靠點點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