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閉
複製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關於基金會 About Us
▼
▲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News
▼
▲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Activities
▼
▲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Media
▼
▲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Join Us
▼
▲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支持 Donate
▼
▲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網站
網站地圖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Previous
Next
善科聊天室
SanCode Chatroom
首頁
活動專區
善科聊天室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iWant
其他活動
天文特輯
善科聊天室
【我愛地球#03】海是會害怕!海洋污染與生態的存亡旦夕
06
May
2021
在國內,向來被輕忽的海洋資源保育課題,因為桃園藻礁事件,重新得到關注。無獨有偶,國際上也開始聚焦海洋噪音污染、漁業廢棄物等議題。人類近年來在海上或周邊的活動和建設都有增無減,而不論是船隻航行還是離岸風機的運轉,其實都會產生惱人的噪音。這些噪音足以蓋過自然界中生物發出的聲響,讓仰賴這些聲音定位、導航、溝通交流的生物十分困擾,難怪鯨豚迷航事件層出不窮。Netflix 近期推出的”海洋陰謀”紀錄片指出,實際上漁業廢棄物對海洋生態系的污染比一次性塑膠都大,但因為龐大利益而長期被刻意忽視,這又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扞格的實例。本集我們特別邀請海洋生態保育專家,同時也是海洋委員會的催生者-邱文彥教授,來和觀眾朋友們一起探究海洋資源保育、噪音污染等重要問題。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我們需要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在意海洋的永續發展,我們邀請觀眾朋友們,和我們一起關愛海洋、守護地球!
善科聊天室
【哈囉虛擬人#03】AI虛擬主播酷炫登場,對新聞業是助力還是壓力?
27
Apr
2021
2019 年中國大陸就曾推出 AI 男女雙主播,搭檔採訪和報導;去(2020)11 月南韓電視台也開始讓外表相當擬真的虛擬主播上線播報新聞,從外觀、語調、動作上都幾乎與真人無異。隨著 AI 與虛擬技術的不斷發展,曾有人大膽預言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之間,會有大量的工作被虛擬人與 AI 所取代,而這其中是否包括「新聞主播」,到目前為止仍看法兩極。但不論真人主播未來是否會被虛擬主播所取代,不可否認的是,AI 技術已逐漸運用在資料自動蒐集、大數據分析、視覺化圖表、撰寫簡單報導等新聞製播過程,對主播、記者等新聞從業人員而言,這究竟是助力還是壓力?這集我們特別邀請了大家最熟悉和喜愛的資深主播-沈春華女士,請她從自身的經驗與觀察出發,分享真人主播和虛擬主播的主要差異,以及在虛擬化的浪潮下,新聞從業者如何維持及創造不被取代的價值。相信經由沈女士的現身說法,你會對虛擬人應用的議題有更深的體悟。
善科聊天室
【我愛地球#02】世界地球日談環保:綠能或綠地的兩難?
22
Apr
2021
美國總統拜登在今(2021)年初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並在 4 月 22 日地球日當天召開全球領袖視訊氣候峰會。不只全球氣候峰會的召開,如今愛護地球得以成為各國共識,都要歸功於從 1960 年代末持續至今的地球日活動。誠如拜登總統在這次全球氣候峰會開幕式所說,氣候變遷已經是「具有道德和經濟緊迫性」的問題,而今後 10 年將具有決定性。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東華大學「生態與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CIRES)」孫義方主任,分享永續發展的真諦,並探討目前政府急急如律令的綠電政策,到底衍生了哪些後遺症?從綠能與綠地的兩難中,政府和民間該有什麼反省和作為?孫主任也會協助我們破除諸如「砍老樹、種新樹,以達成固碳目的」這些錯誤的環保迷思。如果你和我們一樣愛護地球,關心在全球共同對抗氣候變遷的危機中,台灣如何做得更好?歡迎一起進來聽聽孫主任感性、平和又十分睿智的提醒!
善科聊天室
【基因剪刀手#03】CRISPR助攻,基因治療大躍進
15
Apr
2021
上集我們談到 CRISPR 在農作物、畜牧生產上面的應用,以及它如何用來對治地球的各種疑難雜症。雖然這些都很重要,不過 CRISPR 最受人矚目的還是在於它能編輯人體基因。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邱士華主任,以兼具臨床和學術研究的特殊背景,來為觀眾朋友們介紹基因治療的發展進程,以及基因編輯傳送策略、傳送介質等基礎知識。你知道嗎?透過 CRISPR 基因治療,鐮刀型血球貧血症這些最常見的血液遺傳疾病,治療過程已經不用再忍受基因配對的漫長等待和抽取骨髓的痛苦;容易造成孩童失明的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也找到治療的曙光了。精準醫療和生醫大數據時代即將來臨,而基因檢測和精準基因編輯都是其中重要的環節。CRISPR 已經將人類的醫療科技帶到一個全新的境地,如果你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請千萬不要錯過本集的內容。
善科聊天室
【基因剪刀手#02】基因編輯應用廣,機遇挑戰並存成雙面刃
08
Apr
2021
最近美國 FDA 核准了一種基因編輯豬–GalSafe Pigs 上市,這種豬透過 CRISPR 的技術進行基因編輯,讓細胞不再產生可能使部分人過敏的 α-半乳糖酶。其實在國外,不只基因編輯食品已遍地開花,CRISPR–Cas9 還被寄望用來解決現階段世界各國許多棘手的難題,例如像是糧食不足、環境污染和氣候變遷等等,而且都已經有具體的進展。在 CRISPR 系列的第二集,我們再次邀請到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的林翰佐副教授,他同時也是科學月刊的總編輯,他將為我們闡述 CRISPR-Cas9 技術快速竄紅的原因和目前的相關應用,以及基因編輯食品和基因轉殖食品本質上有什麼不同,也將和主持人一起探討用 CRISPR 復育絕種生物、複製往生寵物、生產人體器官、編輯人體胚胎等禁忌話題。想清楚 CRISPR 的機遇和挑戰嗎?進來聽聽,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善科聊天室
【基因剪刀手#01】CRISPR-Cas9—改寫生命密碼的神奇剪刀
30
Mar
2021
CRISPR 其實是細菌為了對抗病毒所演化出來的免疫系統。CRISPR-Cas9 這把橫空出世的基因剪刀,因為大大降低基因編輯的技術門檻和時間、金錢等種種成本,發表後迅速竄紅,不出數年即成為學術研究主流。去(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發現 CRISPR-Cas9 的兩位女科學家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以及埃馬紐埃爾.彭蒂耶 (Emmanuelle Charpentier),表彰她們在闡述和發展 CRISPR 基因编輯技術上的貢獻。CRISPR 系列的第一集,我們特別邀請到曾在道納實驗室參與 CRISPR 研究的中研院生化所凌嘉鴻博士,請他深入淺出說明 CRISPR-Cas9 的應用原理和限制,也回憶在道納實驗室工作的甘苦,以及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風采。最後凌博士鼓勵所有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年輕人:「夢想不要太狹窄,不要太近、太短,目標可以比你的能力再遠大一些。」
善科聊天室
【哈囉虛擬人#02】虛擬教育可能嗎?機會點和隱憂一次說!
25
Mar
2021
不知道各位在學生時代有沒有過一種幻想,假如台上那個正在授課的無趣老師,可以換成某個電影明星、卡通人物甚至是自己暗戀的對象,該有多好啊!其實國外已經把虛擬人應用在教學上,中國大陸也有一些虛擬角色在教小朋友學語文和歷史,在教育數位化、虛擬化的洪流中,虛擬人技術能對台灣的教育轉型有所助益嗎?我們特別邀請長期致力於線上教學與翻轉教育的台大葉丙成教授,從線上教學第一線的角度跟觀眾朋友們分享,虛擬教學究竟適合哪些領域與科目?虛擬教學比起傳統的真人教學,有哪些優缺點?換成虛擬人,自家小孩的學習熱情會比在學校真人授課來的更高嗎?還有,虛擬人教學真的可以信任嗎?在長遠的教育藍圖中,結合科技是重中之重還是枝微末節呢?關於這些課題葉教授都有他獨特的見解,相信你聽完,也會對台灣的教育有更多的關注和想法。
善科聊天室
【創業楷模#02】創業家的必修課-穿越曲折邁向成功
18
Mar
2021
「創業這麼辛苦,為什麼不放棄?放棄創業回去上班,日子會過得比現在好,為什麼要繼續?」這是蜂行資本(Hive Ventures)的共同創辦人-李彥樞(Yan)對創業者發出的靈魂拷問。陳柏雨(John)、王浩威(Will)和 Yan 三個不同成長背景的年輕人,在十幾年前 AI、大數據應用還風氣未開的時候,就一頭熱投入創業,也很快成為全中國大陸、甚至全亞洲最大的 Data network,但還是賺不了錢,經歷濱臨破產、融資、起死回生、被併購、到併購他人,最後才終於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過去經歷的種種艱辛,讓他們知道創業者最需要什麼協助,更有感於台灣新創環境還不夠成熟,於是他們勇敢回台創立蜂行資本,希望幫那些已經有些成果,還在 A 輪融資前努力的新創團隊指引方向,做他們團隊的最佳第六人。本集 Yan 除了接續陳五福先生關於創投與投創議題的討論外,也藉由中生代的視角,讓觀眾朋友們更加體會台灣新創的現狀、優勢和不足,並以投資人的角度來分析,什麼樣的新創團隊值得投入與一起努力。
善科聊天室
18
19
20
21
22
©2019 SanCod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