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分享
Volunteers' Reflections

【志工分享】沉浸式音效——跨界帶領你創業
2021.03.15

作者/善科教育基金會志工團團員 段心儀

  何種等級的音響,才能呈現演奏的臨場感?何等精湛的專業,才能展現無以匹敵的獨特?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跨界的思維。

  現代人的耳朵被科技慣壞了,要求越來越高,超跑等級的音響百萬起跳,要求擬真、要求飽滿,要求聲源分布的空間感。水平面需要有聲音,垂直面也需要有聲音,不但要頂級的傳聲器,放大系統、揚聲器,還要求精妙的組合和安排,天花板上都得裝喇叭,追求的只是一種 Immersive,一種沉浸式的效果。

  但是,我們隨身的手機、平版、電腦、耳機,基本上都只有兩個喇叭,如何享受得到身歷聲?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是否只能犧牲品質,降格以求?Ambidio 的 founder 吳采頤反問:「為什麼要犧牲品質?是不是很沈浸,只是單純看你有沒有辦法引導觀眾進去。如果很進去,不管你有幾個喇叭,你都可以叫它 Immersive Sound。你小時候,媽媽講床邊故事,媽媽就是一個人在那邊講故事,她也沒有什麼配樂,也沒有什麼音效,可是小孩就聽得好投入。對,就很 Immersive。」

  台北醫學大學醫檢生技系出身的吳采頤解釋:「我們耳朵只有一對,我們聽樂團演奏交響樂,或是音響配備了很多喇叭,最後也是收到我們兩個耳朵,再由我們腦部的神經來處理這些音訊。其實講穿了,悅耳與否,關鍵就是兩個耳朵的點,跟你腦神經處理這些音效的效果,只要把它搞定,一切 OK。」有人稱  Ambidio 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聲音革命」,讓大家簡單的用手上的設備,聽到原創的音樂。吳采頤說:「我只是認為,要求方便不等於犧牲品質,而且這是可以做到的。」

  北一女時代,她一頭栽進熱音社學吉他,從此跟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時代,醫檢系的她在樂器行教吉他。沒有人料到的是,畢業後應該進入醫療領域的她,卻去了紐約大學念音樂科技。更奇妙的是,為了追著教授簽名,她上教授立體音效的課,得到的卻是一個耳朵的解剖圖。教授講解人類大概是怎麼樣分辨聲音,怎麼樣聽音辨位。吳采頤驀然發現:「這個我以前學過,醫學院的,我很會。」心念一轉,她就修了這堂課,進入了一個不歸路。

  她從來沒想到過,愛的音樂最後會跟念的醫學相關;她更不會想到,學混音會學到立體音效,玩音樂會跨界到電影。結果,碩士論文變成創業的基石,也讓麥克風跟著 Rover(漫遊車)上了火星!你現在上 YouTube,還是 NASA 找找,你會聽到火星的聲音,那正是吳采頤的建議。這個世界正如吳采穎掩不住的興奮:「耶!其實超酷!超酷!」,只要你敢發想,就有可能實現。

  不要原來學什麼,就框在那邊,要跨領域去做一些原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各種專業領域的縱向,已經基本成熟,不易突破;但當你橫向把不同領域結合起來時,過去的經驗總會在一個意外的時刻展現,於是你就在另外一個領域開花結果。

 

影片看這裡:【創業專題 #03】勇闖美國圓夢 創造好萊塢的「聲」技革命|善哥聊天室 EP.33 [FULL]|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