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閉
複製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關於基金會 About Us
▼
▲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News
▼
▲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Activities
▼
▲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Media
▼
▲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Join Us
▼
▲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支持 Donate
▼
▲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網站
網站地圖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Previous
Next
善科聊天室
SanCode Chatroom
首頁
活動專區
善科聊天室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iWant
其他活動
天文特輯
善科聊天室
【電影聊科技 #04】外星生命存在天際?解鎖《接觸未來》的奇幻之旅(下)
07
Apr
2022
想像有一天,你必須與外星人接觸時,是你乘坐太空飛船到別的星球去拜訪對方?外星人開著 UFO 來地球邀請你作客?還是其實可以直接星際通訊?科學研究的資源非常寶貴,任何非主流的研究如同在黑夜中負重前行,但往往就是這些研究才能帶來開創性的成果。本集我們繼續回到《接觸未來(Contact)》,與台中科博館前館長孫維新教授一起來看看,世界知名科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對此有什麼樣的預想。電影中的人物如同現實中的借鑑者一般,對於外星訊號的探尋異常堅持,而比現實幸運的是她聽到了有用的訊息。太空旅行的方式,真的需要從 A 到 B 畫一條線航行過去嗎?地球上的一秒鐘,等於其他星球的一秒鐘嗎?哆啦 A 夢使用的任意門,運作方式究竟合不合理?不論你是一個科幻電影愛好者,對於太空探索有著熱情與想像,或是思考過外星文明存在與否,究竟該不該與之接觸的人,都歡迎一起進來尋求解答。
善科聊天室
【電影聊科技 #03】外星生命存在天際?解鎖《接觸未來》的奇幻之旅(上)
31
Mar
2022
當人們仰望星空,探索那些群星間閃爍的秘密時,一種外星人是否存在的臆測,逐漸於心中萌芽。在時空洪流中,不斷有人探詢,那些所謂的天人、神仙、上帝又或者是某些不可知的事物,可能是外星人嗎?於是接觸外星人成了人類集體的夙願,引發一位又一位的科學家、天文愛好者乃至普通人,透入這場看似無止盡的追尋之中,也啟發了很多的猜想與作品的誕生,而《接觸未來(Contact)》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就源自一位畢生致力於外星文明探索的科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預想。既然討論的是天文相關的電影,國內天文科普領域的第一把交椅科博館前館長孫維新教授是訪賓的不二人選。本集孫教授將帶我們深入探討電影《接觸未來》相關的科學背景知識、原著作者對科學領域的貢獻與啟發,以及人們近年來對於外星文明接觸探索的努力。本集屬於觀影前的背景介紹,全程無暴雷,觀眾朋友可以放心觀看,還要記得觀看下一集喔!
善科聊天室
【悅讀科技#05】翻轉量子,跨域創新機
25
Mar
2022
本集邀請「2021『悅讀科技』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學生組得獎者之一,來自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的李侑儒同學,和我們分享《沙灘上的薛丁格,生活中的量子力學》的閱讀心得。量子力學屬於近代物理的前沿領域之一,由於探討的對象是非常小的微觀世界,其中的一些物理法則與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有所不同,物理知識僅在古典物理範疇的一般大眾,通常將之歸類為晦澀難懂的尖端科技。而侑儒這次選擇的這本書就是以生活中可見的時間(鐘)、GPS、半導體,甚至是量子電腦等,用背後一個又一個的實驗和與之相關的小故事來讓大眾進入這奇妙的世界。侑儒除大量閱讀科普相關書籍,更難能可貴的是,雖是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的學生,但是其胸懷天文學家的夢想,在課餘自學天文、物理,還自薦成為天文系的助理,是跨域學習的最佳典範,誠摯祝福她追夢成功。
善科聊天室
【悅讀科技#04】人工心無限,智慧成就完人
24
Mar
2022
本集邀請「2021『悅讀科技』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學生組得獎者之一,來自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的林士翔同學,和我們分享《人工智慧來了》的閱讀心得。本書從首章揭櫫人工智慧(AI)在日常生活的無所不在,到末章描繪 AI 與人類的共存未來,兩位作者用許多實例說明 AI 在人類生活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如今 AI 所代表的無限可能,就連那些皓首窮經、字斟句酌、引經據典、無限巧思的文學研究者,也無法忽視其存在;也許文字比數字更有溫度,但其實創造 AI 就如同創造文章,同樣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產物。士翔認為我們學習 AI 是在學習背後人類的智慧,人類可以藉由 AI,進一步提升思維和技能,甚至可以藉「效法 AI,成就完人」。至於主持人問到,擔不擔心人類的工作機會被 AI 取代?士翔深信,人類比 AI 更具開創新領域的能力,還是有些勝算存在。
善科聊天室
【悅讀科技#03】數位科技解密,讓電腦讀出暢銷書的不凡基因
17
Mar
2022
本集邀請「2021『悅讀科技』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得獎者之一,來自桃園楊梅高中的邱逸華老師,和我們分享《暢銷書密碼:人工智慧帶我們重新理解小說創作(The Bestseller Code: Anatomy of the Blockbuster Novel)》的閱讀心得。作為一個英文小說創作者,最夢寐以求的無非是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而來自史丹佛大學文學實驗室的兩位作者,歷時五年,運用文字探勘技術,訓練電腦「閱讀」兩萬部英文小說,為的正是全面破解《紐約時報》暢銷書在題材、情節、角色和風格上的共同模式,帶我們重新理解小說引人入勝的終極關鍵。邱老師除了教授國文以外,也是位兼職詩人,更關心科技的發展,對於人工智慧(AI)模仿人類寫作有屬於自己的獨到觀察。邱老師認為,以目前 AI 的水準,處理陳述事實、立場中立的新聞稿也許可以;對於詩詞雖具形式,但內容仍差強人意;至於小說,這種需要與讀者做情感連結的高級心靈活動,還是留給我們人類就好了!
善科聊天室
【悅讀科技#02】新創淪騙局?《惡血》見證人性
10
Mar
2022
本集為「2021『悅讀科技』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得獎作品分享系列之二,來賓為新北板橋大觀國中的李郁晴老師,閱讀書目為《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BAD BLOOD: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本書是兩度獲得美國新聞界殊榮-普立茲獎的《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在 2015 年發表的調查報導。對於矽谷獨角獸 Theranos 在短短半年之內,從市值 90 億美元到一文不名;年輕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從「女版賈伯斯」淪為全球最令人失望的 CEO 之一,李老師有感而發地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也常毀於人性」。你好奇什麼是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症候群),以及國中老師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媒體識讀能力嗎?歡迎進來聽聽李老師的分享。
善科聊天室
【電影聊科技#02】穿越時空的生存大計,探索《星際效應》後的科學(下)
03
Mar
2022
本集繼續由台中科博館前館長孫維新教授,帶領我們探索電影《星際效應》感人肺腑的劇情和背後的科學知識。本片由 2017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基普.索恩(Kip Thorne)擔任科學顧問和執行製片人,並在事後出版科普書籍《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告訴我們電影中哪些是現實存在,哪些是想像推論的。《星際效應》運用目前「理論上」可行的重力和天體物理現象鋪陳大部分的情節,也透過片中人物的人性反應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強化整體戲劇張力,據說全球觀看人數早已破億,就科學知識傳播而言,其影響力似乎遠遠超過任何一篇科學論文。一個頂尖的科學家除了科學研究外,是不是也值得加入科普的行列?想必沒有標準答案,但孫教授認為「好萊塢最擅長的就是用親情打動觀眾,讓觀眾願意掏腰包買票進電影院」,已再度獲得印證。
善科聊天室
【電影聊科技#01】穿越時空的生存大計,探索《星際效應》後的科學(上)
24
Feb
2022
太空、天文與時空穿梭的議題,總是充滿著神秘色彩,使人不自覺地想要深入探究。2014 年上映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講述未來的地球,因為氣候異常和枯萎病,導致全球性糧食危機,曾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工程師和火箭駕駛員的主角庫柏(Cooper),在偶然間踏上尋覓適宜人類居住星球旅程的故事。這樣一部完美融合宇宙與時空議題的電影,散發謎樣的魅力,吸引許多人想要一探背後科學推演的合理性。究竟吸收一切的黑洞,內部是什麼樣子?進入蟲洞真的能實現時空穿梭嗎?人類要離開太陽系去宇宙殖民,合適的地點在何方?傳說中人高速離開地球再返回後,會遠比地球上的人年輕,真是如此嗎?為解觀眾朋友之惑,我們再度邀請科博館前館長孫維新教授,來深度解析這部由諾貝爾獎得主指導的科幻電影中,究竟藏有那些科學原理和對未來的想像臆測,請各位不要錯過本集與同樣精彩的下集喔!
善科聊天室
12
13
14
15
16
©2019 SanCod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