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雙蛋黃得獎者誕生,
善科科技文藝獎鼓勵跨域創作再達巔峰!
為推廣科技、科學知識的跨域創作與應用,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主辦之「2025 第四屆善科科技文藝獎」,於今(28)日正式公布得獎名單。本屆賽事在財團法人台玻文教基金會、義美環境保護基金會、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及科學月刊等單位支持下,共計 37 位得獎人自百餘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以富含科學色彩的優異文字與視覺設計作品,成功傳達當今世代對科技的重視及省思,並抱走近 20 萬元總獎金。
本屆賽事除持續辦理「閱讀科技心得寫作」與「青年科幻小說」兩大類別外,更在考量青、少年學生的學習領域後,對藝術類賽事進行再造,推出視覺設計類競賽,下設「兒童電腦繪圖」、「角色設計」、「海報設計」三組,企圖以更多元的創作形式培養學子們的科技思維。
經評審團二個月的嚴謹審議,眾所矚目的競賽結果終於出爐: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的李寬宏,在一眾頂尖作品的競爭下,一舉奪得青年科幻小說類與閱讀科技心得寫作類青年組雙料首獎。李寬宏破紀錄成為善科科技文藝獎開辦以來,首位奪得二項首獎的「雙冠王」得主!閱讀科技心得寫作類國中、社會組首獎,則分別由高雄市立中正高中國中部林意恬及蔡維東先生獲得。
李寬宏的科幻小說首獎作品〈翻譯之後的母親〉,緊抓 AI 世代與新移民議題,除故事動人外亦具備社會思考深度,得到評審一致推薦。蔡維東的閱讀心得首獎作品〈用數學推算死亡,以統計演繹壽命〉,則以跨文本閱讀進行深度反思,獲評審中原大學陳昭珍講座教授盛讚:「這是成人科普閱讀心得中非常珍貴的寫作能力。」
視覺設計類三組首獎雖從缺,但參賽者表現依然卓越,貳獎得主包括臺北市景興國小李政諭、高雄市立文山高中陳若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陳昭勤。三組作品分別以〈哇!我遇見 AI 了!〉、「太空移民」、「量子糾纏」入題,讓藝術成功跨足三大前沿科技領域,激盪出不凡的成果。
善科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琴表示,本屆多個組別創下了投稿件數紀錄,作品表現也可圈可點,顯示出跨域創作的能量正在年輕世代中蓄積。為鼓勵參賽者持續投入,決審會議中也決定增額頒發部分獎項。蕭執行長也提醒,視覺設計類徵件情況雖有提升空間,但也突顯出未來社會應格外關注藝術領域與科技議題的融合,鼓勵更多創作者將對時事的觀察和省思融入現有媒材中。此外,本屆共頒發出 7 位「卓越指導教師」,感謝他們成為點亮學生參賽方向的舵手,成就學生榮耀。
除正式賽事外,今年同步舉辦的「AI 會外賽」,計有新增設國中、小學生可報名參加的「AI 互動」,以及續辦的「寓言創作」、「圖文故事」等三組。得獎名單日前已先行公布,共 10 位得獎者大放異彩,與 AI 攜手規劃〈我的世界探險計畫〉,並創作富警示意味的當代伊索寓言和圖文並茂的百年後幻想故事,篇篇精彩,值得一睹風采。
善科基金會預計於 2026 年 1 月 31 日,假臺北市日新國小仕招樓演藝廳盛大舉辦頒獎典禮,當日亦邀請到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劉辰岫專任助理教授,帶來橫跨科技學習與藝術創作的職涯巔峰演講,精彩可期,歡迎各界踴躍蒞臨。本屆得獎作品也將於頒獎典禮後上傳至善科基金會官網(sancode.org.tw),期待更多對文藝創作感興趣的朋友們,在觀摩出色的創作之餘,也能時時關注科技、學習新知,提筆揮灑並勇於報名參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