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閉
複製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個資使用條款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高中微課程
偏鄉科技教育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銀行捐款
劃撥捐款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關於基金會 About Us
▼
▲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個資使用條款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News
▼
▲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Activities
▼
▲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高中微課程
偏鄉科技教育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Media
▼
▲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Join Us
▼
▲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支持 Donate
▼
▲
銀行捐款
劃撥捐款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網站
網站地圖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個資使用條款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高中微課程
偏鄉科技教育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銀行捐款
劃撥捐款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Previous
Next
善科聊天室
SanCode Chatroom
首頁
活動專區
善科聊天室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高中微課程
偏鄉科技教育
其他活動
天文特輯
善科聊天室
【拔尖人物 #06】從電費帳單開啟投書之路,數位通才趣談科技觀察
04
Aug
2022
十八世紀時,自由思想快速萌芽與成長,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混亂,讓著名的政治家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留下知名的辭世句:「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如今二十一世紀,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與應用,已造成不少亂象,以致有識之士也發出「AI、AI,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的慨歎。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元宇宙的讀書人》作者,剛卸任台北商業大學校長的張瑞雄教授,來分享他多年來對於 AI 等數位科技發展的觀察和心得。究竟一張小小的電費單,如何開啟了張教授的投書之路?明明主觀上沒有要作惡,但 AI 卻又產生多少無心之惡?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除了提倡民主與自由外,對如今這個科技時代又產生什麼樣的啟發?從 AI 到 IOT 物聯網,張教授口中 A 到 I 的「九大數位基本功」指的又是哪些,它們之間又有哪些關聯性?在這個數位科技時代,除了零信任的安全原則以外,又有哪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安全隱憂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張教授的獨特見解。
善科聊天室
【電影學科技 #08】新媒體時代下的數位藝術家,黃心健與他的輪迴之沙
28
Jul
2022
你曾經想像過人類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嗎?能夠穿越到其他星球,甚至回到過去?能從接觸的外星人那裡獲得啟示?為了達成長生,不惜選擇與機械共舞?利用科技使身體縮小,去量子世界遨遊?還是,因為天災與污染,在末日中艱難求生?又或者,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本集再度回到看電影聊科技系列,我們特別邀請到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的黃心健教授,來分享他創作 VR 電影《輪迴》背後的思維和技術。電影《輪迴》講述的是人們在未來因為戰爭、資源無節制的運用,被迫逃離地球,在宇宙中流浪,不斷地穿梭,一次又一次輪迴,努力尋求超脫的故事。這部電影獲獎無數,它究竟想表達什麼?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又運用了哪些新的數位科技?黃教授在新媒體藝術領域貢獻卓著,除了《輪迴》以外,他還有哪些讓人耳目一新的電影或是計畫呢?在元宇宙、NFT 的浪潮中,又做出了那些具有開創性的嘗試呢?歡迎一起進來聽聽另一個「台灣之光」的故事。
善科聊天室
【特別企劃 #11】第五屆唐獎6人獲殊榮,mRNA疫苗技術成生醫獎焦點
21
Jul
2022
台灣最重要的國際級大獎──唐獎,於今(2022)年 6 月 18 日至 21 日依序公布第五屆「永續發展獎」、「生技醫藥獎」、「漢學獎」及「法治獎」得獎人。在今年的第一集「善哥聊天室」,唐獎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已經和我們分享了唐獎成立的背景及過去四屆得主的風采,本集將繼續為我們介紹第五屆得獎人以及他們的特殊貢獻。你知道歷屆唐獎為什麼都選在6月18日揭開公布得獎人的序幕嗎?你知道mRNA疫苗是由誰,為了什麼目的而被發明出來的嗎?它除了抵抗 COVID-19 病毒以外,還帶給整個疫苗領域什麼樣的革新呢?大名鼎鼎的「巴黎氣候協定」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際推動者究竟是誰呢?一個來自遙遠英國的學者,他對於整個世界重新認識漢學與東西藝術交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呢?上個世紀去殖民化浪潮後,東南亞、太平洋上紛紛獨立的新國家,他們的憲法又是如何既保有當地傳統,又能順應國際潮流,背後的立憲推動者又是誰呢?第五屆唐獎四大獎、六位得主為動盪紛亂世局帶來新的契機與安定力量,值得我們關注與致敬。
善科聊天室
【多元聊科技 #03】比頭髮細的玻璃絲竟能造船?隱藏在生活中的玻纖大解密!
14
Jul
2022
玻璃製品大致可分為玻璃容器、平板玻璃和玻璃纖維三大類,日常生活中常見玻璃容器和平板玻璃的蹤跡,至於由比頭髮還細的纖維絲所組成的玻璃纖維,則多隱身在科技產品之中。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台灣玻璃公司纖維事業部的林嘉佑總經理,來和我們分享玻璃纖維生產和加值應用的相關知識。像是,同樣都是石英砂所燒製而成,為什麼玻璃纖維能夠有別於其他的玻璃產品,有很好的彎曲性與可加工性?現代電子產品所必須的印刷電路板(PCB),在各種電子元件的底下,竟然是一層層的玻璃纖維布;而這些玻璃纖維布,更是未來 5G 產業全面普及的重要關鍵;印象中屬於金屬的船殼,也早就被玻璃纖維複合材料(FRP)取代了,甚至有專門的船務公司對玻璃纖維的品質進行認證。還有,比起難以回收的塑膠材料,玻璃纖維究竟又有哪些環保優勢?如果你也關心這些平時不容易接觸到的重要科技知識,千萬不要錯過林總經理的分享!
善科聊天室
【多元聊科技 #02】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無所不在的玻璃工藝
07
Jul
2022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和玻璃脫不了關係,每天睜開眼睛所見的 3C 產品、手錶、眼鏡、容器、燈飾,到窗戶、建築帷幕、汽車等等都有玻璃的蹤跡。但你知道嗎?玻璃其實已經伴隨人類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教堂裡美輪美奐的彩窗玻璃,依然令人驚艷;帶動天文領域往宇宙深處探索的望遠鏡,打開人類通往微生物世界的顯微鏡,更是現代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古代玻璃是一門口耳相傳的工藝,如今的玻璃生產則更倚重科學知識和工業技術,因此我們特別邀請台玻集團平板與大陸事業部的林嘉宏營運長,來和我們分享玻璃產業的科技相關知識。已經成為現在平板玻璃製造主流的浮式玻璃究竟是什麼樣的工法呢?提倡節能減碳的當下,為什麼國外廣推崇 Low-E 玻璃,它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功效?主打安全的防彈玻璃,真的是依靠堅硬的強度來防彈嗎?做為高耗能產業的玻璃業者,近年來又有哪些響應永續經營打造綠色產業的努力呢?如果你同樣對身邊這個看似不顯眼,但又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玻璃感到興趣,一起進來聽聽林營運長怎麼說吧。
善科聊天室
【電影學科技 #07】蟻人縮小身體竟能成真?量子領域堪比神秘百慕達
30
Jun
2022
觀眾朋友們是喜歡科幻電影多一點,還是超級英雄電影多一點呢?電影《蟻人與黃蜂女》兩者兼而有之,錯過可惜喔!尤其全劇大量鋪陳與量子物理相關的情節,讓人觀影時很容易浮想聯翩,恨不得跳入銀幕中,一起進入那神祕莫測的量子世界。但那畢竟是電影,各種想像究竟離現實有多遠呢?我們特別邀請到台灣量子領域重量級人物張慶瑞教授來排疑解惑。為什麼張教授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心電感應與量子糾纏毫無相關,但在不久的將來卻可能因為某項科技而得以實現?穿牆術這樣的穿透能力,理論上存在,但現實中又很難存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有,為什麼生物無法被輕易的放大縮小,其中又牽涉到什麼物理的基本法則?而量子與非量子的運作邏輯,究竟又有多大的差別呢?除了酣暢淋漓的電影之外,現實世界其實也已經展開激烈的量子競賽了,當有人推斷2020年逐步起飛的量子運算,等同2010年時的智慧型手機,即將引領下一場重大科技革命時,我們還能對「量子」無感嗎?
善科聊天室
【生物科博館 #03】台灣海洋的鯨生鯨事,寶島水域的海中嬌客
23
Jun
2022
台灣四面環海,沿近海除豐富的海洋資源外,更有不少海中嬌客優游其中。全世界 90 多種已知的鯨豚中,有三分之一可以在台灣四周的海域看到牠們的身影,於是賞鯨逐漸成了台灣東部海岸與離島重要的觀光資源。但實際上我們對於鯨豚的了解起步較晚,直到 30 年前澎湖發生「沙港事件」後,民眾才注意到保育鯨豚的重要性。本次我們邀請到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姚秋如博士,來和我們分享這些海中嬌客有關的知識和大小趣聞。你知道近年來人類對於鯨豚生存的干擾越來越嚴重,有哪些主要的原因嗎?你搭乘賞鯨船時,對於圍繞船隻不停旋轉、跳躍的海豚,有好奇牠們究竟是什麼種類嗎?我們知道鯨豚會唱歌和溝通交流,但你知道牠們其實就算是同一種類也有方言存在嗎?還有,為什麼被稱做「鯨落」的大型鯨魚死亡,會是海洋的頭等大事?研究台灣鯨豚多年的姚博士,又有哪些私房賞豚秘訣呢?如果你也對這些可愛聰慧的海中嬌客感到興趣,歡迎耐心聽完本集,並且跟我們一起學習做一個愛護環境的公民科學家!
善科聊天室
【數位新里程 #01】從二代接班到數位轉型,台灣中小企業的大考驗
16
Jun
2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到來,使企業談了多年的「數位轉型」,突然來到分秒必爭的階段。台灣中小企業有一百多萬家,就業人數高達九百多萬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八成以上,整體產值貢獻更不容小覷。 如何讓中小企業跟上數位化浪潮,可說是台灣產業永續發展的當務之急,因此我們特別邀請 LeadBest 顧問集團的共同創辦人暨數位長王志清(Taien),來和我們分享中小企業數位化的可行作法和成功案例,希望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略盡綿薄。Taien 認為數位轉型的目的是為了給企業增加新的價值,不是為轉型而轉型,不見得需要全面雷厲風行,有時只要對特定區域數位化,就可以產生很好的價值;他也建議善用「敏捷方法論」,不用一開始就想做到完美,可以一點一滴的改善,並藉由受到影響的部門與員工的反饋,快速疊代,逐步達成長期的數位轉型目標。此外,Taien 更提醒,企業主可多聽取周圍數位原住民的意見,有時會激盪出完全不一樣的思路。台灣中小企業的永續發展值得你我一起關心,歡迎進來聽聽王數位長的精采分享。
善科聊天室
11
12
13
14
15
© 2019-2025 SanCod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