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閉
複製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關於基金會 About Us
▼
▲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News
▼
▲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Activities
▼
▲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Media
▼
▲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Join Us
▼
▲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支持 Donate
▼
▲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網站
網站地圖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Previous
Next
善科聊天室
SanCode Chatroom
首頁
活動專區
善科聊天室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iWant
其他活動
天文特輯
善科聊天室
【創業專題#04】結合文創力與科技力,開啟法藍瓷的新篇章!
16
Dec
2021
「法藍瓷(Franz)」行銷世界 50 多個國家,將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瓷器(china)」發揚光大,開創新的美學經濟,使華人文創得以在國際綻露光芒。台灣有許多隱形冠軍,多數是做代工,依託於他人的品牌,雖是冠軍,卻是無名之人。有些人喜歡低調生活,有些人不甘於錦衣夜行。本集我們邀請到的「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總裁,就是不願意做一個失去名字的”無臉男”,選擇從陶瓷中挖掘古人的智慧與生活,到科技中提取今日的創意與養分,以二十年的光陰,奮力擠身世界知名陶瓷品牌。陳總裁認為個人或是企業都需要不斷的「跨越」,他自己從音樂人、投入禮品事業,到創立「法藍瓷」品牌,逐步將人文、藝術、科技等元素完美結合,更以 3D 列印技術帶給世界全新的瓷藝視野,正是力行「跨越」的典範。陳總裁特別期勉時下的年輕人,對未來要保持希望,要不斷思考自己的信念是什麼?更要善用自身的能力、時間、資源,時時努力朝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
善科聊天室
【矽看半導體#04】護國產業人才荒,產學創新是解方?
09
Dec
2021
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國際競爭優勢,其人力需求大,薪資優渥,對國家經濟成長和就業穩定有相當的貢獻。然近年受少子化、社會多元發展、外商挖角等影響,研發人才不足逐漸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隱憂。這兩年台灣半導體因緣際會在國際間發光發熱,為順利擴充產能,各家半導體廠商無不卯足全力徵才,甚至提前卡位非應屆畢業生,顯然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已經觸及本土人才供給的天花板。政府雖順應業界殷殷期盼,在今(2021)年 5 月制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4 所頂尖大學隨後也成立半導體學院,希望打破大學法窠臼,以創新產學方式培育台灣半導體人才,但究竟能不能解決半導體業者的燃眉之急?是不是應有更多策略性產業育才、攬才、留才的積極作為?我們特別邀請到曾擔任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學院副院長,現任教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的溫瓌岸教授,從人力資源供需面向,抽絲剝繭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課題,希望對「護國產業」長遠發展有所助益。
善科聊天室
【矽看半導體#03】掌握半導體技術最新突破,科技大廠的未來路在何方?
02
Dec
2021
製程技術領先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之一,在前兩集了解到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前期的篳路藍縷和未來面對的競爭態勢後,您一定也想了解台積電和三星、英特爾(Intel)先進製程霸主之爭的後續發展吧!本集我們特別再度邀請科普達人曲建仲博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積體電路(IC)設計製造的技術領域一探究竟。您知道耳熟能詳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所指為何嗎?台積電和三星相互較勁的三奈米、五奈米,究竟是指 IC 中那個部位的大小?摩斯(MOS)、魚鰭(FinFET)、環繞(GAA),又是什麼科技密碼啊?除了傳統的矽以外,近期熱烈討論的砷化鎵、氮化鎵、碳化矽、氧化鎵等新材料,主要差別在哪裡?傳聞中出現比人臉還要大的巨型晶片,將運用在什麼場域?半導體設計越來越複雜的當下,人工智慧(AI)正在取代人類工程師嗎?這些複雜艱深的科技問題,就讓曲博士來一一為我們解答吧!
善科聊天室
【矽看半導體#02】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台灣的挑戰與機會何在?
25
Nov
2021
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 IC)是半導體產業的主力產品,台灣因擁有 IC 完整且密集的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故有「科技矽島」之美稱。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默默耕耘數十載,近兩年由於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世界各國才驟然發現台灣半導體的舉足輕重。為確保關鍵商品能穩定量產,歐盟和日美等國除直接向台灣尋求協助外,也傾全力投入在地半導體供應鏈建造。在世局詭譎多變、全球供應鏈重組之際,我們特別邀請到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先生,為我們解析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的挑戰和機會究竟是什麼?曹總裁也將分享 IC 製造何以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國際大廠之間如何合縱連橫競逐 IC 國際市場?半導體產業缺貨將成為常態還是暫時性的結構調整?等等資訊,您關心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和台灣能否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造局者嗎?請進來聽聽曹總裁的策略分析。
善科聊天室
【矽看半導體#01】國之重鼎,台灣半導體崛起的推手
18
Nov
2021
1911 年「半導體(Semiconductor)」這個名詞首次出現,1947 年 12 月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總結出半導體的 4 個特性,研發出「電晶體(Transistor)」取代了真空管,於是半導體從科學(Science)跨進科技(Technology),甚至與原子能、計算機及雷射並列為 20 世紀四大科技發明。半導體到了 21 世紀人氣未減,甚至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更加炙手可熱。而當眾人津津樂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傑出表現時,不禁令人懷念起 40 多年前促成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生根茁壯的重要推手–李國鼎先生。今(2021)年適值李國鼎先生逝世 20 週年,我們特別邀請到「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萬其超教授,和我們一起緬懷享譽國際的 K.T. Li 的高瞻遠矚和無私奉獻。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如何在先人打下的堅實基礎上,讓台灣成為世界創新矽島,值得你我深思慎思!
善科聊天室
【聚焦教育#05】迎接AI時代來臨,Coding教育已成世界潮流
11
Nov
2021
資通訊科技一日千里,人工智慧(AI)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近年各國已體察到程式語言將是全球共通的溝通方式,以及從小培養程式相關邏輯思維的重要性。2012 年愛沙尼亞首先將程式編輯(Coding)列入義務教育後,歐美各國及新加坡已跟上其步伐。而自詡為科技之島的台灣,2019 年實施的新課綱,至國、高中階段始將 Coding 列為必修課程。憂心國家未來競爭力者,於是想方設法在體制內外推動兒童 Coding 教育,希望台灣的孩子不輸在起跑點。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科丁聯盟協會創辦人暨榮譽總會長劉文堂先生,分享他自身和協會的故事。曾任歐洲西門子資深副總裁的劉總會長,何以毅然回台推動兒童 Coding 教育?又是如何在幾年內,創辦出服務全台成百上千國小 Coding 教育的科丁聯盟協會?究竟是什麼樣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願意乖乖學習?無論你是關心國家大事還是自家小孩的教育,都值得進來聽聽劉總會長的觀點。
善科聊天室
【聚焦教育#04】新型學測上路在即!教改得分?失分?
04
Nov
2021
「108 課綱」首屆高中生即將於明(111)年採用新的「多元入學方案」申請大學,今(110)年 9 月間卻爆發攸關升學的「學習歷程檔案」部分資料遺失,引起學生和家長一陣恐慌,甚至使廢除學習歷程制度之議再起。其實台灣從解嚴的年代,就開始有教改的呼聲,108 年實施的新課綱可說是歷經 30 多年醞釀而成的階段性產品,但看似符合本土教改理念和國際教育趨勢,執行後卻讓老師、學生和家長叫苦連天。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曾在國、高中任教多年,目前擔任教育團體多項重要職務的段心儀老師,從實際的參與和觀察來解析,何以立意良善的教改,在芬蘭行得通,在台灣卻困難重重。段老師認為,除了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不同之外,能否一步一腳印地推動,誠懇踏實地解決改變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恐怕才是關鍵。對於台灣的教改,段老師很含蓄地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何標本兼治改善台灣教育的體質,讓我們的孩子自主、快樂學習,值得教育當局和你我一起共同思考。
善科聊天室
【多元聊科技#01】法律也要很科技,六法+演算法才夠力
28
Oct
2021
律師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但長久以來律師的工作內容和方法並沒有太大的變革,直到進入「沒有產業不是科技業」的時代,法律產業才有所質變。在國際上,法律科技(LegalTech)如同金融科技(FinTech)一樣,已經風起雲湧。以美國為例,已有 700 家以上的法律科技新創公司,今(2021)年的總投資金額超過 10 億美金。這些法律科技新創公司不只協助律師等法律工作者優化工作流程,甚至透過科技根本改變法律服務的方式。七法股份有限公司(Lawsnote)是國內少數跟上這波法律科技創新潮流的公司,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其創辦人郭榮彥先生(Barry),來和觀眾朋友分享法律科技興起的背景與國際發展進程,以及 Lawsnote 團隊在法律科技創新上所做的努力。究竟六法加演算法將擦出什麼火花?為什麼生科背景的 Barry 創辦出一家既法律又科技的公司?歡迎和我們一起來探索這背後的新知和精采故事。
善科聊天室
14
15
16
17
18
©2019 SanCod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