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閉
複製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關於基金會 About Us
▼
▲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News
▼
▲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Activities
▼
▲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Media
▼
▲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Join Us
▼
▲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支持 Donate
▼
▲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網站
網站地圖
關於基金會 ▾
About Us
本會宗旨
組織架構
董事介紹
交通位置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
News
活動快訊
新聞稿
媒體報導
善科文集
本會公開資料
活動專區 ▾
Activities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校園講座申請
其他活動
影音專區 ▾
Media
活動照片
活動影音
競賽作品
加入我們 ▾
Join Us
志工招募
實習工讀機會
活動報名
Sign Up
捐款方式
捐款Q & A
企業合作
捐款明細
我要捐物
Previous
Next
善科聊天室
SanCode Chatroom
首頁
活動專區
善科聊天室
善科聊天室
科技文藝獎
科技大補帖
偏鄉科技教育
iWant
其他活動
天文特輯
善科聊天室
【文藝獎特輯 #03】2022第一屆善科科技文藝獎得獎者專訪 劉修齊
09
Mar
2023
2022 第一屆善科科技文藝獎閱讀心得寫作社會組首獎劉修齊小姐,其作品〈後疫情時代下讀書人的自我修養〉素材來源於湯姆・斯丹迪奇的《社交媒體簡史:從莎草紙到互聯網》,得獎作品中針對社交媒體對於人與人的資訊交流,是造成技術革新還是阻礙進行探討,而其特別的題材,發人深省的論點,再加之流暢的行文與嚴謹的結構,深受本次評審好評。 你是否曾經也如同修齊描述的一樣,對於網路帶來的資訊便利性感到快樂,但又對如何分辨這些複雜的資訊感到困擾、焦慮,甚至是恐懼於新資訊的更新速度,從而選擇暫時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再接受新訊息?這個世界上不看書的人,永遠比看書的人還要多,如果閱讀並不能馬上轉換成效益的話,那還會有人讀書嗎?如果你對這些議題有過思考的話,不如一起來聽聽這位自中文系畢業,從事文字工作的讀書人修齊,她對於科技的認知與獨白。
善科聊天室
【多元聊科技 #05】電池、半導體到戰機塗料通包?石墨烯遠比你想的卡有料!
23
Feb
2023
上週我們介紹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活躍發展,不知道各位觀眾朋友們是否還印象深刻呢?不過石墨烯在紡織產業的應用雖然蓬勃,但在電池、半導體、醫療與國防產業更受到市場矚目,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中研院的顏宏儒博士,為我們分享目前學術和產業界,在石墨烯領域令人矚目的發展趨勢。 網路上流傳著未來石墨烯電池將會改變電動車與手機生態,只要五分鐘就可以快速充飽電源——這其實是個巨大的錯誤,那麼到底真相是什麼呢?而其實石墨烯電池的主要成分並非石墨烯,那麼石墨烯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些年全球為之瘋狂的半導體先進製程,石墨烯會成為推動下一代技術的革命性材料嗎?不同於漆黑厚重的石墨,透明如蟬翼的石墨烯,據悉可以大幅度提升高階半導體的良率,這是真的嗎?如果未來發生石墨烯戰爭,台灣在生產鏈的自給程度或許也將超乎你我想像。 此外,對於植入式醫療器材產生排斥反應的患者有福了,全新的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經與仿生材料的結合,引領醫療產業邁向新紀元,未來我們將有機會與排斥反應說「NO」!同時也對取出植入物的二次開刀說「掰掰」! 究竟石墨烯有多神奇?從電動車電池、半導體材料,甚至是醫療器材中,通通有它大放異彩的舞台,那麼你千萬不能錯過這次的《善科聊天室》,因為石墨烯遠比你想的卡有料!。
善科聊天室
【多元聊科技 #04】工業材料邁入新篇章,石墨烯如何成為潛力新星?
16
Feb
2023
一種材料,它擁有無與倫比的導熱性、導電性,電子傳輸的速度是傳統矽材料的十倍,並且非常的堅硬,絕對是下一代革命性的工業材料——這就是石墨烯。 從石墨烯被人找到能夠量產的方式以來,至今不超過二十年,但已經在半導體、電池、醫療乃至國防工業都被寄予厚望,正如火如荼地研發當中,與之相關的碳纖維、奈米碳管,乃至於最新研究出來的石墨炔也都是研究的熱門材料,究竟石墨烯還有哪些神奇的功效以及未來可期的應用?我們將會分成兩集介紹給大家。 另外,觀眾朋友們有沒有對於最近頻繁出現在廣告中的石墨烯製品,如石墨吸發熱衣、石墨烯塑身褲等感到困惑,這些石墨烯紡織品,真的能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嗎?我們本集特別邀請到,長期領導台灣紡織產業與石墨烯研究方向的洪輝嵩教授,來跟我們深入的介紹石墨烯的特性,以及這些石墨烯紡織品背後隱藏的秘密。
善科聊天室
【特別企劃 #13】氫鋰鈉鉀銣銫鍅⋯⋯橫跨百年的週期表竟深含奧義!
09
Feb
2023
氫鋰鈉鉀銣銫鍅,鈹鎂鈣鍶鋇鐳;硼鋁鎵銦鉈,碳矽鍺錫鉛⋯⋯,這個背誦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口訣,不管當年是朗朗上口,還是背得死去活來,想必都是很多人對於國高中化學課的深刻印象。但你知道元素週期表其實已經誕生超過一百五十年了嗎? 早年,人們對於大自然中化學元素的探索,長期處於緩步摸索的狀態,不過隨著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科學家如拉瓦節等人的努力,於是才有了門德列夫基於元素特性進行排列的元素週期表,而這張週期表,也奠定了往後在化學界的重要地位。但你知道嗎?雖然門德列夫在制定化學元素週期表的時候,並不清楚什麼是量子,但其實是量子力學早已在背後決定了元素週期表的排序方式! 隨著 AI 技術的逐漸成熟,目前 AI 也被大量投入在各種化學研究領域,雖然還未能成功預測出新的元素,但卻改變了現有元素與材料的應用方式。這次,我們特別邀請到台大化學系的鄭原忠教授,一起來探討元素週期表的有趣小知識,也希望透過週期表和它的歷史故事,一步一步啟發大家對量子化學的好奇心。
善科聊天室
【電影學科技 #12】真人真事改編的《模仿遊戲》,AI之父機智破解二戰德軍密碼!
02
Feb
2023
2014 年上映的熱門電影《模仿遊戲》是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主演,在世界各地的影展獲獎無數,內容講述密碼學天才艾倫.圖靈與他的團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必須保持隱密不被外界發現,但又需窮盡手邊一切資源,在二戰這場爭分奪秒的戰爭中,破解那看似不可能破解的德國密碼——恩尼格瑪密碼機(Enigma)的故事。 在電子計算機尚未發明的年代,恩尼格瑪密碼機究竟是怎麼做到,發出的密碼能夠有高達 1,500 萬萬億個組合呢?此外,每天德國人都會變更一次密碼組合,一天 24 小時的解密賽跑中,圖靈與他的團隊究竟是怎麼能持續保持成功的?由恩尼格瑪密碼機所傳送出的無線電波又有哪些有趣的秘密?電離層這個神祕的磁場,竟然還能夠幫助人們預測地震?電影《模仿遊戲》以外的艾倫.圖靈,又有那些故事與貢獻?本集邀請到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趙吉光教授,一起來跟大家看《模仿遊戲》學科技,並為各位觀眾朋友介紹 AI 人工智慧之父圖靈的傳奇故事。
善科聊天室
【天文特輯 #07】地球外將覆蓋滿滿的星鏈?低軌道衛星成通訊新商機
12
Jan
2023
烏俄戰爭至今已經超過十個月,除了各國領導人的外交談判以外,當今的全球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所掌握的低軌道通訊服務——星鏈計畫(Starlink),在給馬斯克帶來巨量商機的同時,也被認為是改變當下與未來戰爭局勢的關鍵人物。 過去人們印象中的衛星巨大且笨重,孤獨地待在距離地球遙遠的軌道上;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那些離地球較近,且數量龐大,並足以在天空中畫成一條星鏈的低軌道衛星群呢?這些低軌道通訊衛星究竟有什麼樣特殊的功效,在與現有的地面機站進行結合,能夠如天羅地網一般,將世界上的數位落差一網打盡?如果低軌道衛星會成為未來通訊行業的新趨勢,那台灣的定位又在哪裡? 本集我們特別請到台灣低軌道衛星國家隊的一員,鐳洋科技營運處的李柏緯副處長,來跟我們觀眾朋友們分享究竟什麼是低軌道衛星,以及這些年來台灣的廠商們,在這個領域中扮演什麼樣關鍵的角色。
善科聊天室
【特別企劃 #12】數位資產也有安全守門員,物理博士轉身成資料科學家
05
Jan
2023
還記得前兩週的《駭客任務》電影系列嗎?數位資料安全的問題並不是只有未來與科幻作品才有,早在網際網路開始普及以來,無數的病毒、駭客在網路上層出不窮,也產生了大量的防毒、掃毒、資料守門員等程式。但在這個即將由 Web2.0 往 Web3.0 邁進的當下,NFT、Deepfake、AI 繪圖、仿製等大量全新的數位技術出現,舊有的方式已不再能夠應對。 世界上有不少有志之士也發現,這個時代存在著全新的數位資料安全問題,而在華爾街日報、Adobe、微軟等民間大公司牽頭,以及歐盟、BBC 等官方或半官方的組織的協力下,一個名為 Coalition for Content Provenance and Authenticity(C2PA)的全新資料安全聯盟終於問世,並積極推動全新的影像格式來守護數據的來源與真實性。 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台灣少數全程參與這項計畫的協力者,Numbers 的共同創辦人——楊琬晴,來和我們分享做為數位資料守門員的經歷,以及她如何從研究上帝粒子的物理學家,轉身為流淌於資料之河的資料科學家。
善科聊天室
【電影學科技 #11】AI機器人能創造烏托邦?《駭客任務》為元宇宙立下標竿
29
Dec
2022
不知道觀眾朋友們,你們是否曾經擔心過、思考過,未來如果 AI 機器人繼續發展下去,人們還有生存下去的空間嗎?是否有一天,人們會必須思考怎麼與 AI 平等地共存呢?如果能夠實現,是否能使真正的烏托邦到來? 《駭客任務》中經典的「子彈時間」,給當年無數的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特效,但是否能在現實中達成?子彈時間與人體在危急時意志力特別專注所感受到的時間流逝緩慢,又有怎樣的區別? 作為經典的科幻電影之一的《駭客任務》,當然少不了虛擬觸控螢幕的場景,而由於疫情的肆虐,類似虛擬觸控螢幕的科技,已經慢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尤其台灣還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點在這集節目中也會娓娓道來。 最後,二十多年前的《駭客任務》系列電影,藉由一幕幕看來不可思議的科技與想像,在當時尚不知元宇宙為何物的觀眾心裡,悄悄的立下標竿與典範。你還想了解更多有關《駭客任務》中的科技知識嗎?本集的特別來賓——光禾感知公司的王友光執行長,將會為你串聯《駭客任務》與現今元宇宙間的奇妙共通處。
善科聊天室
7
8
9
10
11
©2019 SanCod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